做成了这份详细的策划案了,说实话、他还是对研究活字比较感兴趣,只是眼下没有办法,不给人家把酒楼生意提上去,这活字也开展不起来。
上前将卧室楼阁的槛窗推开,刺眼晕白的阳光直射了进来,看来还真是睡过了。从这边眺望下去,这踊路街上张灯结彩、热闹喧哗,垂髫孩提摇着拨浪鼓戏耍在街头,大街上的车马人流却是比往常更密集些,今儿的元宵、怕是城外的村民也是进来观灯上香,百姓们皆是红罗锦帽的喜庆打扮,一个个喜笑颜开的在百铺脚店前滞留盘购,各个早点摊儿上今天是统一卖起了元宵团子,阵阵糯米甘香飘散在街上,伴着那些锅里蒸腾出来的热气、寺庙里的香火、百戏杂艺的焰火,便是这个十五元宵的热闹一角。
也算是日常功课一般,他拿着那支陶笛对着踊路街吹了会儿,也不用担心有人会注意到这边,毕竟底下是一片嘈杂的环境,即便街上有人听到笛声,大概也以为是哪里的街头伶人。
写写画画的,又是将这曲子的谱子记了下来,前世钟爱古典音乐,对这陶笛清幽雅静的音色更是痴迷深陷,所以才这么有兴致的让曲乐坊做支成品出来。不过毕竟有些时日没有操练了,技艺是生疏了些,而且一些曲谱也是记不大真切了,所以怕将来遗忘,索性便把自己还记得清的谱子先记下来。他倒是有个念头,将来做一支乐队、那怕是唱诗班也行,倒不是用来卖唱,仅仅是为了欣赏自娱,毕竟他也是个喜好音乐的人,习惯了每天拥着乐声入睡,所以了……现在确实是有些不习惯的。
零零散散的、那些谱子也是记了不少了,今天的是茉莉花,又是拿纸记了下来,用的是工尺谱。这工尺谱相较于以前的文字谱、减字谱,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它明确记录了旋律的音高,并且可以移调,虽然没有规定固定音长,但却以板眼的形式表示强弱拍。实话而言,与后世的简谱记法相差不多,若不是为了和国际接轨,其实工尺谱在国内应该比简谱更为流行。而对于素来崇尚古典音乐的某人,这工尺谱记法自然也是熟捻于
-->>(第3/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