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和女鬼在北宋末年的日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六章 教不严,师之惰(第6/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找自己认识的字出来制版,换而言之,就是目前的三字经。

    眼下两人一组,一个负责读稿,一个负责拣字,读稿的倒没什么问题,毕竟早就背的滚瓜烂熟了,但是这拣字的就直抓脑袋了,密密麻麻的两千余个小印章,看的人晕头转向。

    “教不严……”

    “教…”

    “在哪儿呢?”板韵轮转的都快赶上陀螺了,可就是不能在这云云众字中找到那“教”字。

    在刚接触的一段时间内,这种需要耐性的工作确实让人头痛,入眼的都是繁复的汉字,这些可不是后来的简化字,笔划多的、有时候稍不留神,就能把字给看茬了,而且还是反文,更是加大了辩字的难度。

    这十个孩子很快就被这玩意儿整的没脾气了,由于辩字的困难,让他们没多久就开始感到枯燥和乏味,一个个抓耳挠腮的,太阳都快下山了,也才堪堪制出一页的模板来。

    而苏进就教他们如何把泥活字框进模具里,然后抹上蜡灰松脂,在炭火上烤开,那这些单个的泥活字就能沾黏成一块牢固的整版了。

    最后抹上墨汁,覆上毛边压实,这一张印纸就出来了。

    整道工序并不复杂,就是在辨字识音上难度颇大,必须找识字匠才行,不过以目前来看,这种想法显然并不实际,所以只能找这些娃娃从小培养起来了。

    “先生,头好晕啊~~”

    孩子毕竟是只是孩子,对于这种高强度的眼力活动还是极为吃力的,这小半个下午下来,也确实把他们累得够呛,如果放在如今,就是让你不停地翻上两三个小时的新华字典,恐怕一个个都要翻白眼了。所以对于这些孩子的表现,他已经很满意了。

    摸摸他们脑袋,便让他们歇下来休息一会儿,有精神的,也可以去蹴鞠场上坐坐走走。不过看来这下确实把这些孩子累垮了,一个个在那儿迷糊着眼睛,就地拖了张小凳坐,或者有些坐在外面的台阶上说悄悄话。

    “先生、先生~~”一个叫灵儿的

-->>(第6/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