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膝并肩俩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里头在演新出的梁祝。
茶馆摊子上的那些抠脚大汉完全受不了这些靡靡之音,赶紧唤来小二结了账,丢下那两眼汪汪的街伶,和同伴往附近的蹴鞠馆去了。听说宫里面已经正式批文下来了,那新蹴鞠被准许在京推行,这对那些守旧人氏而言简直就快火烧眉毛了,哪里还有闲工夫听这些腻歪曲子。
不过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曲子,却是天差地别的待遇。像在香火鼎盛的兴国寺门前,门庭若市的行人中总会有些多愁善感的,书生才子还好些,只是感于曲子的抒情柔美,可那些闺中妇人女郎们就围着操琴的伶人直抹眼泪了。
多好的曲子啊~~
多可怜的梁祝啊~~
她们偶尔会有人转身看对面的一品斋,人来人往的书铺中多是孩童抱着木偶玩具跑出来,兴高采烈的和他们父母指手画天,不过这些看在她们眼里,幽怨就更多两分了。
“收好了,孩子。”
“令郎生的可真俊,唇红齿白,面相堂堂,将来啊~~肯定是登科进士的料。”
庄老头做的多了,嘴上也是舌灿莲花,一支普普通通的马良笔也能吹上了大天,在送走面前这贵妇人后,上午的生意也差不多完了,刚一收拾,苏进回来了。
“苏家少爷忙完蹴鞠了?”,“哦。差不多了,生意如何?”
“好着呢,苏家少爷不愧是读书人。脑子就是比我们这种粗人好使。”
“呵呵。”
这庄老头嘴上功夫可是见长,连自己的马屁都拍这么顺溜了。他交代了几句必要后,就回了楼上整理图纸了,这些日子蹴鞠场的规划极建造大致了结,只要资金到位,很多工程的进展速度都是令人瞠愕的。现在郊外六块蹴鞠场已全部竣工,物资酒水也开始分批送达。那小集市已然有了最原始的雏形,所以后续的琐事就不用他亲力亲为了。
书铺生意近来不错,也不知是因为那东京夜谭流传的更为
-->>(第3/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