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奭低下了头,吞吞吐吐地说不出来话,好一会儿后才说:“儿臣自己来的,儿臣知道父皇宠爱娘娘,娘娘说的话,父皇应该会听。”
霍成君看到他的样子,忽地叹了口气,“若我将来的孩子有殿下一半孝顺,我就心满意足了。”
刘奭立即说:“会的,弟弟一定会的。”
老人都说小孩子说的话准,霍成君开心地笑起来,“殿下觉得我会有儿子?”
“嗯!”刘奭很用力地点头。
霍成君又给他喂了瓣橘子,“等你父皇散朝后,我就去帮你母后求情。”
刘奭给霍成君行礼谢恩后,高高兴兴地去了。
朝堂上,几个大臣向刘询禀奏民生经济状况。
刘询越听越怒,“什么叫粮价飞涨?今年不是个丰收年吗?一斤炭火要一百钱?那是炭火还是金子?”
大臣哆哆嗦嗦地只知道点头,“是,是,陛下说得是!长安城内不要说一般人家,就是臣等都不敢随意用炭,为了节省炭,臣家里已经全把小厨房撤掉了,只用大厨房。”
刘询气得直想让他“滚”,强忍着,命他退下,“隽不疑,你说说,怎么回事?”
“今年是丰收年,即使因为这几天大雪成灾,运输不便,导致粮价上涨,但也没道理疯涨。据臣观察,除了粮食、炭火,还有药材、丝绸在涨,只不过这两样东西一时半会儿感觉不到而已。”
刘询点头,没有生病的人不会去关心药价,也没有人天天去做新衣服。
“这些东西彼此影响,继续涨下去,只怕会引起民间恐慌,民众会抢购囤积,一旦发生抢购,物价就会被推得更高。最后的局面就是,不需要粮食和炭火的人库存充足,而真正需要的人购买不起。根据司天监的预测,今年冬天会大冻,若粮食和炭火不足,就会出现冻死和饿死的人。”
刘询只觉得脑疼欲裂,“你说的这些朕都知道,你没说完的话朕也知道,若冻死、饿死的人多了,民间就会有怨言,怪
-->>(第9/1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