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场,然亦是合浦重要的盐税来源之一。村中晒盐的工序依旧原始,盐民们衣衫褴褛,面带菜sE,显然生活极为困苦。费观装作寻常行商,与盐民们攀谈,藉机核对他们向官府报备的产量与实际缴纳的盐税。
就在核对一户晒盐工的账目时,费观身旁一名随行的年轻书吏,正拿着算筹,为一笔看似简单的交易额,算了半天,依旧满头大汗,理不清头绪。旁边一个看起来不过十岁左右、衣衫褴褛、赤着双脚的少年,却只是歪着头,听了片刻,便脱口而出:「不对!阿叔,你这账算错了!那盐贩明明只收了你七担盐,每担按八十三钱算,总共应是五百八十一钱,怎地你这账上,却记了六百一十钱?」
那晒盐工与书吏皆是一愣,重新拨打算筹一算,果然是少年所说的数目!
费观心中一动,立刻将那少年叫到跟前,又随口考了他几道更为复杂的加减乘除题目。那少年虽未学过任何算术,却是天赋异禀,竟能凭藉心算,快速准确地报出答案!更让费观惊讶的是,当费观故意拿出几份记录混乱、暗藏猫腻的交易凭证给他看时,他竟能一眼便指出其中的漏洞与不合常理之处!其对数字的敏感与洞察力,简直让费观这个自诩为理财高手的度支主簿,都自愧不如!
费观细问之下,方知这少年名叫阿计,乃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自小便在这盐场帮工,凭藉着过人的聪明,勉强餬口。
费观见猎心喜,当即决定,将这个如同蒙尘明珠般的少年,连同另外几个在查访中发现的、颇具算学天赋的贫苦孩子,一同带回了县衙。
费观将他们安置在度支曹的後院,亲自cH0U出时间,教导他们阿拉伯数字、九九歌诀,以及更为系统的记账、算籴之法。费观甚至将主公林睿平日里教导的、那些关於「成本」、「利润」、「复利」等闻所未闻的现代会计理念,也一并融入其中。
这些孩子,如同久旱逢甘霖的禾苗,疯狂地x1收着知识的养分。而其中,尤以阿计,最为突出。他不仅学得最快,悟X最高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