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体制不同,在中国个人研究几乎是行不通的,研究没人给你时间、经费;研究成果没有地方发表,发表了没人看;看了没人采用。
这是个僵化的体制问题。
首先他不可能获得经费。
中国的科研经费几乎只有国家拨款一条。
企业拨款都很少,水平也不高。
对于个人研究,国家绝对不会给你拨款。
那好,我先用自己的钱研究着看。
如果有了成果再找资助单位行不行呢?也不行。
那些研究单位都有自己的小圈子,在圈子里瓜分国家经费。
你一个外人在从来都是近亲繁殖的科研教学机构里是无法立足的。
体制不会接受你,因为你是个体劳动者(你连个‘个体科研者’的称谓都不可能得到);从学术上讲也没有可能。
因为体制内经费的分配取决于你的成绩(为此许多人不惜制造假成绩,用山寨制造成绩,剽窃别人的论文。
)你的成绩实际上便是削弱了他人的成绩。
这时候你是否能够进入这个体制的把柄又在他们的手里,你还能进去吗?还不如造翡翠更实际些,“给你这么解释吧。
这座楼有十层,我们在第五层。
你知道其他各层都有什么人?他们都在干什么吗?”对于来访者的惊奇,接待方不得不认真解释。
“不知道。
”“但是国防工程可以让你知道。
当然国防工程的工作范围囊括了我国所有领海。
甚至外海。
”“那琼薇的成果呢?”“还举这个例子,通过手段你已经知道这个楼里有上千人,这是国防工程的硬件告诉你的。
但是他们每一刻,一个人实时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刚才干了什么?过去干了什么?将要干什么?你不可能全部清楚。
如果你想找里面的一个人。
-->>(第4/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