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向口若悬河道:“我大齐南有泰山,东有琅琊,西有清河,北有勃海,乃四塞之地。
不过若治之不当,即管纵横二千余里,带甲百万,堆票如丘山,也如虎之无牙,难以争雄天下。
故自桓公管仲以还,均广开言路,对敢言之士,奉以车马裘衣,多其资币,以延纳天下贤士。
我大齐有今天之盛,确非侥幸。
”项少龙首次领教到稷下狂士脱离现实,仍陶醉在齐国桓公霸业时的美好昔日,满口狂言的滋味。
只见田健眼中射出炽热的光辉,显是对晏向的一番话非常自豪。
心中暗叹,表面只好唯唯喏喏,表示同意。
田健摇头晃脑的道:“上将军观察精到,看出我大齐的兴衰,实与稷下学宫的兴旺有关。
昔日桓公曾问管仲,如何可‘常有天下而不失,常得天下而不忘。
’管仲答道:‘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于贤也;尧有衢室之问者,下听于人也,尧有告善之挂,而主不蔽也。
’故此才有学宫的产生。
”项少龙心中感叹,各国王室后人,或多或少都沉溺在往昔某一段光辉的日子里,像齐人就开口闭口都离不开桓公管仲,而不知必须时刻砥励,自创局面,以适应不同的时势。
他说齐国君主开明,换另一角度说就是齐国君权脆弱。
要知在这战争的世纪,强大的君主集权制实是称霸争雄的首耍条件。
小盘这冒充的嬴政,便完全没有其他王室后人那种心理感情的负担,只知全力抓权,巩固自己的地位,反成了最有为的明君。
秦国之能歼灭六国,一统天下,非是无因,皆因再没有那个君主有他的出身和背景。
仲孙龙岔开请题道:“政储君倚重上将军,此事人尽皆知,际此诸国争雄的时刻,未知上将军有何匡助大计?”项少龙想起太子丹和徐夷则,心中一阵为难。
仲孙龙这幺引导自己说
-->>(第2/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