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云舞月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云舞月扬】7(第1/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宋绍圣元年九月十九,陕西,秦凤路,凤州,两当镇。

    韩月做游方道士打扮,风尘仆仆的样子,骑着头毛驴行走在官道之上。

    由凤翔府至凤州的官道乃是沿渭河至固道水所建,中间隔着一道陈仓山,两处州界之地便是着名的关中四关之一的大散关。

    而进了凤州的地界,直至凤州州治梁泉县,官道皆是依水而建。

    过了凤州城往南,固道河的名字便依当地土人的习惯而改称嘉陵江。

    两当镇便在嘉陵江的支流红崖河边,此地属两当县管辖,县名便是由此而来,但是两当县的县治在广乡镇,只因广乡镇在整个凤州乃至整个秦凤路都是首屈一指的富庶上县,其原因便是大宋朝为数不多的几个大银矿之一便在广乡境内。

    开宝五年,朝廷在这里设了银监,治平元年罢置官改隶地方,元丰六年矿脉衰绝,朝廷罢废其监,不过此地的道路通畅,人口密集,早已形成若大规模,还有传言说银矿并未采掘干净,仍有故此依旧是富庶之地。

    广乡城南关附近,早已形成墟市,酒肆客栈脚店上百家,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凤州地处陕西内陆,不像沿边的环州、绥州等军州要防备西夏,终年驻扎重兵,处处森严壁垒,来往行人盘查极严。

    在这里虽然也有官府设的哨寨,但是功能早就变成向来往行商征税,军事意义只是象征性的存在。

    但是近日,当地的百姓们却发觉了情势的不同,官兵们一改往日之疲沓,城墙之上到处都是禁军老爷们站岗,一个个披坚执锐威风凛凛,不但城门加强了盘查,官道上的哨卡也满是官差。

    全县的厢军、巡检、弓手全都上了大街,脸色凝重。

    不明真相的百姓们被这等如临大敌般的气氛弄得不知所措,一个个交头接耳,都在猜测究竟发生了何事,是不是西夏狗贼又要打过来了,这等情势,必定是发生了大事了。

    只有南关附近的行商们,才将消息带了来。

    京兆府前些日子出了大案,一伙胆大包天的盗贼光天化日之下竟然公然截杀官兵,官兵数百人全部遇害,押运的纲车被抢了无数。

    也有人说是西夏骑兵潜入京兆府邀击官兵,朝廷死了大官;还有人说是辽国上京道的马贼入境,劫掠大宋,官兵前去围剿结果被打得大败。

    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传言应有尽有,听得百姓们一个个瞠目结舌,将信将疑。

    无论何时何事,流言这种东西永远都是无法禁绝的。

    而韩月一路之上,也感觉到了这种情势的紧张。

    虽然陕西路可能和大宋朝其他路比起来是最戒备森严的区域,但是和两年前比起来,还是能明显感到不同。

    那时候他和张怀素一起前往环州,西夏大军入寇在即,处处情势紧张可以理解。

    但是就是那样,京兆府等腹地还是没有像现在这般如临大敌。

    这一路上,京兆府发生的大案,他早就听说过了。

    什麽西夏骑兵入寇,韩月嗤之以鼻。

    他自己也是当过兵的,军中情弊了然于胸。

    即便号称万里挑一天下精锐的辽国拦子马军,也不可能视宋朝数十万边防军如无物,如此深入宋朝腹地。

    西夏何德何能,辽国办不到的事情他能办到?况且西夏面对的可是宋朝最精锐的数十万西军,此等谣言未免太过视宋军如无物了,只能骗骗那些没见识的乡下泥腿子。

    说什麽辽国马贼则更不可能,上京道的阻卜蛮夷们向来桀骜不驯,似这等庞大的部族,随时能动员十万以上的壮丁作战,辽国朝廷历来也只是鞠糜而已,时降时叛乃是常事。

    只是这次闹得太大,西北招讨司都打了败仗。

    而这些蛮夷一旦得势,首选目标必然是倒塌岭。

    因为倒塌岭节度使司和西北招讨司乃是辽国给上京道脖子上加的两根套索,倒塌岭隔绝西京道和上京道,保护西京道不受上京道叛军的侵略。

    现在西北招讨司已经被击溃不足为道,叛军必过倒塌岭掠西京道,这是一个理所当然的选择。

    而上京道和宋朝根本不接壤,中间隔着西夏和辽国西京道,上京道的蛮夷除非肋生双翅飞到宋朝境内,否则如何能出现在京兆府。

    这等事,根本就是荒谬可笑。

    倒是那宗大案,可能真是绿林盗贼所为。

    根据这一路之上的所见所闻,他有七成把握此事和弥勒教有关,那麒麟丹

-->>(第1/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