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寒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寒星 二(第1/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八十年代初国门渐开。

    学校不断请一些外国专家来讲学。

    一次,生物系和化学系合请了一位美国着名的权威生物化学专家欧瑟到学校讲学。

    两个系的学生把一个礼堂挤得满满的。

    欧瑟学识丰富,妙趣横生,课讲得生动活泼,让大家大大地开了眼界。

    散场后,小吉和许多学生都围着欧瑟教授,想多了解美国的事情。

    大家边走边谈,出了礼堂,沿着长廊来到大楼外面的露天阳台上。

    欧瑟很被校园里的迷人风光所吸引,特别是那错落有致的欧式建筑群。

    他细心地询问学生们的课业情况,问他们想不想将来到美国去深造,那里有非常好的学术环境。

    他很喜欢这一群求知欲旺盛的中国青年学生。

    小吉发现自己的记录本忘在了礼堂里,就返身回去取。

    进了礼堂,她看见志明还坐在礼堂台阶的顶端发呆,空荡荡地就他一个人。

    一缕阳光从窗子里照进来,射在他的脸上,像一尊雕像。

    “志明,怎幺一个人还呆在这里?在想什幺?”小吉有点不解地问。

    志明仿佛从沉思中清醒过来,冲着小吉笑了笑。

    小吉拿了遗忘在座位上的笔记本,走上台阶,坐在志明邻近的位子上,问:“是不是欧瑟教授的报告太发人深思?”

    志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想到国外的科学技术这幺发达。

    我们十年文化大革命耽误了多少时光,落在了人家后面这样多。

    ”他激动地站起来,挥臂对小吉说:“看来要想赶上人家,我们只有出国留学,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发挥理想,英雄有用武之地。

    ”志明的眼睛里燃烧着一团火焰,热辣辣地看着小吉。

    他这时显得十分的英俊,有点慷慨激昂,像一个古罗马东征十字军的元帅,信心十足。

    小吉被他的情绪鼓舞起来,很信服地点点头,她也有同感。

    可是有点信心不足:“能去得了吗?”小吉没有把握。

    “有志者事竟成。

    ”志明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

    从这以后,公共场合很少再见到志明,他也不常上小吉的宿舍了。

    有一次小吉上他的宿舍找他,见到他和连诗卷两人关在房里听英语录音磁带,案头上多了许多的美语教材。

    他们讲话也只用美话交谈,小吉说中文,两人装傻不懂,逼得小吉无法,只好跟着说英文。

    不料小吉的美语说得很漂亮,大出两个人的意料。

    殊不知小吉父亲早年留学美国,是耶鲁的医学博士。

    她从小耳濡目染,在家中一直和父亲讲美语,一口纯正腔调。

    文革后,父亲以前的老同学老同事来华讲学,看望父亲,父亲就让她陪着,客人们每每惊讶她美语的流畅。

    甚至谈起医学专业知识来,她也能讨论,有时还搬来父亲的大部头英文着作引经据典一番。

    这些志明他们自然不知道,所以小吉一开口,志明和连诗卷就有点目瞪口呆了,许多地方接不上来。

    从这以后志明自然不肯放过小吉,每天早晨做完早操以后就约小吉一道练习口语。

    连诗卷没有这个勇气,只有老远地瞄着,手里拿一本《英语九百句》,心不在焉地读着。

    时间荏苒,不觉到了毕业分配。

    小吉考取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生,并被推荐参加中美生物化学合作项目考试。

    志明由于各方面都十分优秀,被学校留了下来,参加另一个由哈佛大学多林教授组织的cgp化学赴美考试。

    为了在教育部重点学校中争名次,学校将获得资格参加各项出国考试的考生们集中起来,住在学校招待所,突击复习考试。

    一天校长来到招待所亲自鼓励动员。

    他风度儒雅,谈吐斯文,带一付秀琅眼镜,是五十年代留学苏联莫斯科大学的老留学生。

    他把这群学生招集在一起,眼睛里闪着亮光,对大家说,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百废待兴,国家建设需要人才,需要大批的青年学子远渡重洋,到西方国

-->>(第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