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知如阴】(20、21、22)(第17/23页)
入手了。
好在魏鹏为罗鑫提供了一个思路。
刘钊此人年近六旬,就算很开放、很新潮,估计对不断更新的网络社交软件的掌握程度也不应该太高。
毕竟年龄哪里摆着,记忆力,理解力都无法同年轻人相提并论,所以魏鹏认为,刘钊作为主要的组织者和召集人,使用的网络社交软件和社交方式应该还停留在较早的版本和传统方式内。
基于魏鹏的思路,罗鑫缩小了查找的范围,最终还真让他找到了刘钊所在的换妻俱乐部.这家所谓的换妻俱乐部成员基本在一个同城网站论坛上开展交流和联络,而且还有专门的暗语。
表面上,该论坛不过是一个美术收藏爱好者的同好论坛,帖子主要都是关于美术品鉴定知识的帖子。
不过罗鑫并不笨,很快就发现,每过大概一个星期左右,该论坛便会有固定的几个版主发布收藏推荐贴。
这些帖子的格式都惊人的一致,一开始都是介绍某个尚未出名的艺术家,接着第二部分就会介绍该艺术家的作品类型,最后部分则给出该类型作品的现在市场价格,然后向阅读者进行购买收藏的推荐。
不过这类帖子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错别字特别多,二,叙述语法很成问题。
作为程序员,几乎多多少少都会接触一些简单的密码方面的知识。
罗鑫也不例外,而魏鹏本身就是推理迷,对于密码这些东西曾经花过不少的精力研究过,原本只是个人的兴趣爱好,结果现在居然派上了用场。
通过反复比对,两人确定,这些定时出现的收藏推荐贴,其实就是该团体组织发布活动信息的载体。
在这种固定帖子模式中,介绍艺术家的部分中隐含了活动的组织形式,诸如是集体前往某个地点或由某人牵头组织逐一联系参加人员等;而第二部分介绍作品类型部分则隐含了活动的方式,比如雕塑代表了集体群p,油画则代表了自由组合单独进行;而最后给出的市场价格数字中则隐含活动
-->>(第17/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