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摄政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二十四章.推断.(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

    赵俊臣固然是一个贪官权臣,也自认为是一个卑劣小人,但终究还有自己的良知底线,如今他身为朝廷的户部尚书,掌管着天下钱粮,自然有责任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于是,赵俊臣沉思良久。

    最终,赵俊臣轻轻叹了一口气。

    他发现自己能做的事情并不多。

    首先,赵俊臣并不是农作物专家,他并不懂得小冰期应该如何预防农作物的大规模减产;其次,赵俊臣也不是历史学者,并不清楚这个时代究竟有哪些机会可以利用;最后,赵俊臣也不是一位令人信服的预言家,哪怕他向德庆皇帝与百官们预言了明朝日后的天灾频繁,也不会有任何人相信他,甚至还会因为“妖言惑众”引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与此同时,赵俊臣会赚银子,但银子不能吃,因为明朝海禁的关系,也不可能大规模的购买海外粮食储存应急;赵俊臣略懂一些改革的事情,能够激发明朝的潜力,但他这样做的话必然会引起所有利益既得者的反弹,最终就是死无葬身之地的结局;赵俊臣知道这个时候应该投入大量资源修建水渠、堤坝、水车之类的灌溉设施,尽可能的减少各种天灾带来的损失,但德庆皇帝与百官们根本不会允许赵俊臣在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投入过多的银子……

    所以,绝大部分有能力办到的事情,赵俊臣没条件去办,绝大部分有条件办成的事情,赵俊臣却又没能力办到!

    最终,赵俊臣真正能办的事情就极少了。

    “不过,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是要尽量做一些,许多暂时无力办成的事情,也应该早做准备……

    ……让我想想,这个时期,两广地区应该已经有人种植马铃薯了,这种农作物耐寒耐旱,并且产量很大,可以让朝廷进行推广……还有玉米,这种植物应该已经广泛种植了,但规模较小,也应该进一步推广……南洋那边受小冰期的影响很小,也应该尽早派人前去摸底……

    ……还有,我固然是不懂得耕种,但可以命人收集农书、召集经验丰富的老农,或多或少总能找到一些办法;户部与工部固然不能大规模的修建灌溉设施,但小规模的投入还是可以办到的,能多做一点是一点……

    ……对了,还有蒙古与东北,他们这两年恐怕同样是受到了天灾影响,也要防止他们狗急跳墙……”

    将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尽数想了一遍,赵俊臣发现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手段,并不足以改变大局。

    然后,赵俊臣目光微微闪烁着,轻声自语道:“来到这个世界不过是一年有余的时间,我就拥有了今日之权势,按理说已经算是发展神速了,但如今看来,若是我真想要办一些实事,手上的权利还是太小了!不论是边防隐患,还是小冰期的出现,我都看在眼中,但限于手中权势不足,真正能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少了,却只能干着急而已……”

    喃喃自语之际,赵俊臣心中也暗暗下定了决心——自己的许多计划,都应该加快进度了。

    与此同时,周府书房内。

    周尚景闭目靠坐在摇椅之上,一张老脸上满是沉思之色。

    今天的朝议期间,在郭汤的事情上,德庆皇帝的态度完全出乎了周尚景的预料。

    周尚景隐隐觉得,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庙堂局势的未来发展已经发生了悄然的转变,似乎有什么很重要的因素被自己忽略掉了。

    但自己究竟忽略掉了什么,周尚景一时间也想不清楚。

    思索良久之后,周尚景缓缓睁开双眼,轻声自语道:“老了,终究是老了,脑子不似从前一般敏锐了,精力也不大如前,不过是思考了片刻,竟然就有些疲惫了。”

    就在周尚景轻声自语的时候,周尚景的情报总管周璐推门而入,手中捧着一份书册送到了周尚景的面前,说道:“老爷,这些就是内廷线人们近段时间以来传过来的情报。”

    周尚景轻轻点头,伸手接过情报细细翻阅。

    将所有情报全部翻阅了一遍之后,周尚景缓缓闭上了双眼,再次陷入了沉思。

    与赵俊臣或者赵山才不同,周尚景并不知晓七皇子朱和坚的野心企图,在他眼里朱和坚只是一位无关紧要的病弱皇子罢了,所以他也无法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就推断出事情真相,不免有些后知后觉。

    不过,翻阅了情报之后,德庆皇帝近段时间以来对七皇子朱和坚的格外关注,依然是引起了周尚景的注意。

    再联系到今天早朝上德庆皇帝的态度偏向,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