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摄政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七十六章.好运连连.(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两人分宾主落座之后,太子朱和首先谈到了正题,表情真挚的说道:“当初,肖老太师他仙逝之际,曾是向我郑重举荐了王前辈出山接任太子太师之位,于是我也是极力向父皇举荐,如今已是过去了半年有余的时间,王前辈您终于是来京赴任,也让我心中松了一口气。实话不瞒王太师,自从成为太子储君之后,我就一直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生怕自己会做错事情,但终究是缺乏经验,经常会让朝中奸邪拖后腿、下绊子,屡屡遭到父皇训斥,实在是苦不堪言。但王太师您一向是经验丰富、足智多谋,远强于那些奸邪,今后有了王太师的辅佐,我也就终于可以安心了。”

    见朱和这般抬高自己,摆出一幅要将自己视为臂助的态度,王保仁的心情也轻松了许多,只觉得自己辅佐太子朱和的事情未必就会像预想中一般困难。

    于是,王保仁表情矜持的点头道:“还请太子殿下放心就是,太子殿下如今的处境老夫也听说了一些,确实是有些不妙,但只要太子殿下今后愿意信任老夫,老夫就绝不会让太子殿下失望,必然能让太子殿下一扫颓势、重振威名。只要老夫在一旁盯着,朝中奸邪的那些卑鄙手段也完全不足以为惧。”

    朱和如今的形势不妙,正需要老谋深算的王保仁全力辅佐,弥补他在权谋心机方面的不足;而王保仁也打算借助“太.子党”的力量站稳脚跟,尤其是“太.子党”在都察院的影响力一向是不容忽视,王保仁如今还要负责三法司的协作与统筹,若是有了“太.子党”的支持,也可以事半功倍。

    所以,这两人可谓是各有所求,尚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一番交流下来也是相谈愉快,颇有些一拍即合的意思。

    又经过了一系列的交流之后,太子朱和渐渐有些安心,同样认为自己与王保仁的合作并不似想象中一般困难。

    于是,太子朱和也终于是下定了决心,表情突然严肃了起来,并且向身后人吩咐道:“去书房,把赵先生临终前留下的那些书册拿来。”

    听到太子朱和的吩咐,王保仁心中有些疑惑,问道:“却不知赵先生是何人?竟是让太子殿下这般重视?”

    太子朱和的表情满是悲戚,向王保仁缓缓解释道:“王太师曾经是南京吏部尚书,乃是南京六部的领袖人物,江南的大小事情都是心知肚明,想必也听说过此人……这位赵先生名叫赵山才,人称‘江南才子’,有经天纬地之才,曾在东宫担任宾客辅佐于我,在他辅佐我的那段时间,我在庙堂里的发展也颇是顺利,谁曾想天妒英才,赵先生他在两个月前突然病故了……”

    说到这里,太子朱和又是长长叹息一声。

    说实话,若是赵先生尚在,太子朱和也不会像是今日这般重视王保仁,在太子朱和想来,哪怕王保仁是曾经的朝中权臣、如今南京六部的代表人物,当年也一度威胁到周尚景的地位,但他的眼光、手段、能力等等也未必就会高于赵山才。

    可以,如今赵先生已经病故,所以太子朱和也只能依靠王保仁辅佐,并且还要将赵山才幸苦经营的所有成果尽数交给王保仁。

    另一边,听到太子朱和的解释之后,王保仁则是面现惊讶,也同样有些遗憾,说道:“竟然是赵山才?他竟然是病故了?唉,此人虽然是年轻了一些,但才华却是当世少见,确实是天妒英才。”

    赵山才同样是出身于江南贡院,乃是江南贡院数十年来最杰出的青年才俊,还是前太师何明的关门弟子,所以王保仁自然也关注过他,甚至还暗中拉拢过,却没想到赵山才竟是已经病故了。

    然后,太子朱和向王保仁详细介绍了赵山才的事情,王保仁见太子朱和这般重视赵山才,也是连连叹息,表现出一幅惜才之态。

    而就在两人谈话之际,东宫下人已经是捧来了三本书册交给了太子朱和。

    太子朱和伸手接过书册之后,表情之间更是感慨万千,缓缓说道:“赵先生在东宫那段时间,实在是助我良多,这三本书册皆是他临终前留下来的,不仅是为我组建了一个有效的情报机构,还帮我寻到了许多可用的人才,又为我筹划了未来发展方向……只可惜,这些事情并非是我所擅长,赵先生临终前也是明确交代,等到王太师来京赴任之后,就将这些事情全部交给王太师……”

    说话间,太子朱和已经将三本书册全部交给了王保仁。

    王保仁先是一愣,然后接过了三本书册认真翻阅。

    接着,王保仁眼中很快就闪过了一丝喜意。

    这三本书册之中,第一本乃是赵山才所组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