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人,在小辽河遭遇了数万八旗兵,因为友军畏战,援兵迟迟未至,反倒是八旗援兵源源不绝,最终戚家军与四川白杆兵在八旗兵的重重围攻之下,以少敌多、以步兵战骑兵、在火器方面也是处于劣势,却依然是义无反顾、奋勇杀敌,最终全部将士皆是悲壮殉国,无一人降鞑!
此战,戚家军与四川白杆兵固然是全灭,但八旗同样是死伤上万——要知道,那时候的八旗军总计也只有五万人的规模而已,这一战足足消灭了八旗军两成以上的战力,让后金许多年都没有恢复元气,从这方面而言,却也是虽败犹胜了!
失去了戚家军之后,明朝军队也就继续糜烂了下去,绝大部分军镇兵都成了一击即溃的乌合之众,只有将领们身边的亲兵家丁们尚拥有一定战力,但也没有任何的纪律组织,自然是连战连败。
每当赵俊臣读到这段历史,就会不由的心生感慨,如果那时候辽东兵稍稍勇敢一些,能够大举支援戚家军与白杆兵,或许华夏就可以得到不一样的历史走向。
可惜,历史从来都没有“如果”二字。
想到戚继光与戚家军的历史,赵俊臣看向戚斌的眼光顿时是大为不同,表情之间也多了一些敬重之色。
“你是戚少保的后人?”
赵俊臣看着眼前的戚斌,表情郑重的问道。
戚斌见到赵俊臣的这般表现,显然是十分敬重戚家先祖,心中对赵俊臣也终于有了一丝好感。
在此之前,戚斌见到赵府的奢华之后,又联想到陕甘三边之疾苦,认为赵俊臣果然是一名大贪官,对赵俊臣的印象很差。
然后,戚斌的表情闪过了一丝傲色,点头答道:“正是!戚少保乃是卑职的祖爷爷。”
赵俊臣又问道:“你为梁阁老训练亲兵家丁,可是按照戚少保当年的《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还有,戚少保当年的鸳鸯阵、车营等战术,你可懂得?”
赵俊臣的这般询问,显然是他非常了解戚继光的事迹,戚斌对赵俊臣的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