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容易糊弄,今后必然是要吃大亏。
暗思之际,赵俊臣的脸上满是钦佩,说道:“梁前辈洞若观火、明察秋毫,晚辈的这点小心思,自然是是瞒不过梁前辈的眼睛。”
然后,赵俊臣语气谨慎的问道:“却不知,对于晚辈的农改计划,梁前辈是什么看法?”
梁辅臣表情带着一些欣赏,说道:“我并非是江南人士,在江南那边也没有置办田产,自然是不会反感赵大人的农改计划,事实上,就算是赵大人今日没有约我见面,我也会支持赵大人的。粮食乃是江山稳定之根本,赵大人的农改计划可以扭转朝廷缺粮的困境,自然是一件好事……只不过,触犯了太多人的好处,恐怕是很难通过,陛下他其实也是赞成赵大人的这份计划的,只是陛下他不会明确支持赵大人,因为这会影响君臣关系,所以就算是我会全力支持赵大人,这个计划也未必能够通过。”
赵俊臣拿出了自己今天准备好的奏疏,递给了梁辅臣,说道:“晚辈也知道之前的农改计划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就算是可以通过,也一定会遭到暗中阻挠,所以就根据百官们的底线,修改了自己的提议,这份奏疏乃是晚辈的新激化,还请梁前辈过目与指导一下。”
梁辅臣接过了赵俊臣的奏疏,认真的阅览了一遍,然后眉头微皱,说道:“这份新计划,百官们倒是会勉强接受,但效果远远不如赵大人的上一份提议,恐怕不足以扭转朝廷的缺粮困境。”
赵俊臣点头承认,说道:“确实如此,但为了赶在秋种之前通过农改计划,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这种事情,也只能一步一步来!如今百官们反对晚辈的计划,理由大约可以归为三类,首先是怀疑农改计划的成果与可行性,其次是认为这种事情没有先例,最后则是担忧晚辈的农改计划会激起民怨、引发动荡……而晚辈的新农改计划若是通过了,并且是得到了顺利执行,总会稍稍有些成绩,到了那个时候,百官们的反对理由也就不攻自破,而晚辈也就可以进一步加大力度进行农改了。”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