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摄政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二十二章.真相(二).(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如今看来,确实不是有人想要造反谋逆,孙大人刚才的话也没有任何虚假……不过……”

    说到这里,赵俊臣轻轻摇头,表情愈加凝重了。

    赵俊臣并不会单纯的听信孙淼的情报,让周大福把孙淼诓骗到南关村的同时,赵俊臣也派遣了大量的锦衣卫四处收集消息,甚至还让锦衣卫们潜入了潞安府内、绑架了当地的军官、商贾、以及潞安府衙的吏役,从这些人口中逼问消息。

    刚才,洪高功交给赵俊臣的几封书信,就是锦衣卫们所收集到的情报。

    看到赵俊臣的表态,鲍文杰问道:“赵大人何出此言?“

    赵俊臣缓缓解释道:“咱们向孙大人询问情报的同时,我也让锦衣卫们通过各种渠道打探了消息,西北诸省的督抚们这段时间仅仅是聚拢了大批的灾民与钱粮,除此之外他们并没有其他动作,即没有收买各地的将领,也没有架空各地的官员,各地军镇依然是控制在朝廷将领们的手中,各州府也依然是朝廷官员主持大局,民间也没有任何奇怪的传闻,除了北部的战区之外,各州府的道路往来也没有受到限制,显然是西北诸省的督抚只需要大量的灾民与钱粮罢了,并没有另外的野心,正如孙大人所说,仅仅是凭借一些灾民,并不足以起事。”

    对于赵俊臣的眼光与判断力,鲍文杰还是信任的。

    听赵俊臣否认了有人谋逆造反的可能性之后,鲍文杰心中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然而,让鲍文杰感到奇怪的是,赵俊臣的神情却没有任何的轻松之意,反倒是愈加凝重了,就好似有什么比造反还要更加恶劣的事情发生了。

    事实上,自从推断出西北诸省的各地官府抓捕了超过十万人的逃荒灾民之后,赵俊臣的心中就猜想到了三种可能的情况!

    最好的情况就像是孙淼的推测一般,西北诸省的督抚们到处收拢灾民只是为了增加边防人力、巩固边疆局势,但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毕竟灾民们并没有任何战力,性格也大都怯弱,把他们送到了边疆战场之上,不仅是没有任何帮助,反而还会增加后勤压力以及临阵生乱的危险,就算是某位督抚想到了这个异想天开的主意,也一定会遭到其余人的否定。

    至于不好不坏的情况,就是像鲍文杰的推测一般,乃是西北诸省有封疆大吏意图谋反,收拢灾民、截留钱粮也只是为了增强自己造反的资本,但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最低,因为明朝的政治环境让封疆大吏们压根没有造反的本钱,仅仅是依靠十万灾民也压根没有成事的机会,自古以来的流民生乱也没有任何一次乃是朝廷官员领导的。

    至于最后一种情况,乃是最坏的一种情况,性质也是最为恶劣,因为这种可能性实在是太过可怕,所以赵俊臣一直是没敢多想。

    但如今,随着孙淼的解释、以及锦衣卫们所收集到的情报,赵俊臣却发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已经是越来越高了。

    所以,赵俊臣自然是心情凝重。

    不过,赵俊臣这次私下里召见孙淼谈话,也正是为了排除有人造反的可能性,只要是西北诸省依然是掌控在朝廷手中,那么赵俊臣就可以放手大干一场,不需要有任何顾虑,尤其是赵俊臣手下的二百名锦衣卫,虽然打仗指望不上他们,但若是让他们吓唬地方官员,却是绰绰有余了,就算是西北诸省的几位督抚们见到锦衣卫之后也会心中生怯,更别说赵俊臣钦差大臣的身份了。

    沉吟片刻后,赵俊臣抬头向着孙淼说道:“孙大人,本官如今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有一件事要吩咐你来办。“

    见赵俊臣搬出了钦差的身份,孙淼面色一正,连忙是起身行礼道:“还请钦差大人吩咐!“

    赵俊臣冷声说道:“你不是正在到处拦截抓捕逃荒的灾民送到山西巡抚那里吗?本官这次总计带来了二三百人,正打算前往山西巡抚的驻地太原府,依然要隐瞒身份,但那里临近战区,恐怕是审查森严,本官的人马众多,容易引人注目,所以本官就打算将手下的两百余人伪装成逃荒灾民,剩下的人则是假扮成押送逃荒灾民的潞安府官差,所以就需要你为本官开具一份路引,让本官可以顺利抵达太原府,顺便也可以借此查明西北各省到处收拢灾民的真相!“

    听到赵俊臣的主意,旁边的鲍文杰则是抚掌赞道:“此计大妙,既可以隐瞒身份,也可以查明真相,实在是一石二鸟的妙计!“

    赵俊臣并没有理会鲍文杰的称赞,只是盯着孙淼继续说道:“此外,你返回到潞安府之后,绝不能向任何人泄露本官出现在潞安府的消息,今后一旦是有人知晓了本官的行踪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