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了自己的想法,赵俊臣的面色稍稍温和了一些,表情间的讥讽也不再是那么的明显。
如今的西北局势太过复杂,确实是不适合大动干戈,这几位封疆大吏虽然是各有明显缺陷,但他们的办事经验与人脉声望尚在,赵俊臣也暂且还离不开他们的支持。
于是,为了让他们安心办事,赵俊臣的语气稍稍温和了一些,承诺道:“只要是你们妥善处理好了灾情赈济与赏罚核定的事情,等到本官击退了蒙古人之后,这份功勋自然也有你们的一份!绥靖之事虽然是大罪,但终究是尚未实施,本钦差遇袭之事,也大可以遮掩,你们只要有了功勋在身,过往的种种事情……朝廷那边也可以翻篇不谈。”
听到赵俊臣的承诺,几位督抚又是心情一松——赵俊臣独揽大权固然是架空了他们,但也把所有责任都担在了自己身上,一旦是御敌不力,最大的黑锅也只会是赵俊臣的,反之若是赵俊臣退敌有功,那么他们还可以瓜分到许多功勋,何乐而不为?
想到这一点之后,几位督抚甚至还认为自己占了赵俊臣的便宜。
在几位督抚之中,河东巡抚吴敏看似胆子最小,但性子里面却有一股追根溯底的劲儿,虽然是同意了赵俊臣的提议,但还是忍不住问道:“钦差大人,今年的形势不同以往,蒙古人声势浩大、来势汹汹,您真有把握击退他们?”
赵俊臣看了吴敏一眼,并没有详细解释自己的想法,而是避重就轻的说道:“蒙古人固然凶残,但吴巡抚也不要认为他们就是不可战胜的,不论是各方面的消息情报,还是本钦差的亲眼所见,皆是表明蒙古人的实力并不比边军精锐更强!只不过边军士气低迷,将领们又一心想着保存实力,皆是不愿意积极迎敌,再加上蒙古人善于游骑奔袭,所以才陷入了如今的被动局面,但只要是鼓动了边军士气,各地将领们也是踊跃参战,再限制了蒙古人的骑兵优势,想要战胜他们并不似想象中那边困难!”
在陕甘三边,与蒙古人勾结的卖国贼并不是只有汪家,蒙古人对陕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