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一部分有生力量。
然后,再等到关键时候,这些明军俘虏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与此此时,巩昌府以东的汉中府境内,一支规模庞大的明朝军队正向着巩昌府的方向连夜行军!
这支军队的兵力高达五万有余,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又分为了前军、中军、后军三个部分前后呼应。
前军部队大都是固原军镇出身的边军将士,他们熟悉巩昌府的环境,负责赶在最前方领路;后军则是由禁军精锐与后勤队伍组成,规模最大、兵力最多,但行军速度却是稍慢,所以就拖在最后;至于中军部队,自然就是赵俊臣所组建的战兵新军了!
这段时间以来,在赵俊臣的各项政策激励之下,战兵新军原本就是士气高昂、战意强烈,哪怕是很快就要与蒙古联军拼命,战兵新军的将士们也是毫无惧意!
事实上,战兵新军此时得战意士气更要比往常时间更加强烈许多!
因为,钦差赵俊臣这一次决定要亲自领兵作战!
如今,在中军之中,赵俊臣盘坐在一樽棺材上,与战兵新军的将士们一同赶路!
你没有看错,赵俊臣这一次既没有乘坐轿子、也没有乘坐马车、更没有骑乘战马,而是乘坐着一樽棺材、由八名身强力壮的将士抬着赶路!
很显然,赵俊臣这是模仿清末左宗棠“抬棺入疆”的手段,借此来表示自己在这场战事之中已经抛开了生死,要与全体将士共存亡!
左宗棠是“抬棺入疆”,赵俊臣则是“乘棺灭蒙”!
只不过,赵俊臣比左宗棠还要更加激进,左宗棠好歹也是乘马而行,棺材只是跟随在马后,而赵俊臣则是直接乘坐在棺材上,完全没有任何避讳!
大军从海原城出发之后,赵俊臣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命人抬出了这樽棺材,然后就盘坐在棺材上随军而行,但所有人都是看出了赵俊臣的心思与用意!
这样一来,别说是赵俊臣嫡系的战兵新军了,哪怕是固原边军与禁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