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摄政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七十六章.赵俊臣的奏疏.(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那样,世人总是不愿意承认人性的复杂——在他们的想法里,贪官就应该是糊涂无能、愚蠢昏聩,清官就应该政绩卓越、文武双全——而赵俊臣身为文臣却是以少胜多打赢了蒙古鞑子,必然是坚毅睿智之辈,这样的官员怎么可能会是一个贪官?

    于是,赵俊臣的民间声誉也因此而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而就在这个时候,京城中枢又收到了赵俊臣的第四封奏疏!

    这封奏疏的内容就更加惊人了,赵俊臣称自己已经抵达了花马池营,发现三边总督王铮已经因病而无法理政,陕甘三边的所有军政事务大都是由一位名叫汪恭的幕僚负责处理,但赵俊臣经过调查之后,发现汪恭早已经与蒙古人暗通款曲,这些年来一直都在暗中帮助蒙古人南下劫掠。

    所以,赵俊臣就当机立断的出手架空了三边总督王铮、抓捕了总督府幕僚汪恭!

    在这封奏疏的最后,赵俊臣表示自己将会以朝廷钦差的身份暂且掌控陕甘三边的军政大局,直到梁辅臣抵达花马池营接手为止!

    这封奏疏送到朝廷中枢之后,顿时是再次引起了轩然大波!

    赵俊臣只是负责处理赈灾事宜的专职钦差罢了,并不是朝廷承认的全权钦差,他此前处理山西官场的手段就已经是过于激烈、引人非议了,但好歹没有强行囚禁山西境内几位封疆大吏,也没有擅自夺去地方官员们的权柄,然而这一次赵俊臣却是直接出手架空了三边总督,以赈灾钦差的身份代理三边总督的权职,这完全破坏了朝廷的法令与规矩!

    于是,朝廷里的各大派系再一次纷纷上呈奏疏弹劾赵俊臣的“不臣之心”,态度之激烈也要远远强于上一次,但这一次却也有许多官员为赵俊臣说情,认为赵俊臣的做法只是事急从权,虽然是违背了朝廷法规,但终究是抓住了蒙古人潜入陕甘高层的奸细、破坏了蒙古人的侵略意图、稳定了边防局势,甚至可以说是有功无过。

    一时间,百官们再一次的陷入了激烈争论之中。

    然而,百官们的争论尚未得出结论的时候,赵俊臣再次送来了自己的第五封奏疏。

    在这封奏疏之中,赵俊臣向德庆皇帝详细讲诉了他在陕甘三边的所见所闻、对于陕甘局势的看法,以及他控制了陕甘军政之后的种种动作,比如组建了“战兵新军”、补发了边军欠饷、抓捕了一些拥兵自重的边军武官等等。

    而就在赵俊臣的奏疏送到京城的同时,陕甘三边的文武官员们也纷纷向德庆皇帝呈送了奏疏,一时间陕甘送到京城中枢的各类奏疏竟是占了所有地方奏疏的一半之多!

    当然,这些奏疏大都是弹劾赵俊臣的,陕甘境内的地方官员们纷纷是抨击赵俊臣独断专行、刚愎自用、排除异己、扰乱地方局势、组建私军、私设大狱,等等等等!

    这一次,朝廷百官们看到赵俊臣的奏疏之后,就只剩下瞠目结舌了!

    若说赵俊臣出手架空三边总督王铮的事情还可以用事急从权来解释的话,那么他后续的种种做法——擅自颁布政令、组建私军、设立大狱等等事情,就绝对不能再用“事急从权”四字来解释了!这些做法,就算是说赵俊臣意图不轨、想要领兵作乱也有人信!

    一时间,“赵俊臣乃是当代王莽”的呼声响彻了朝野,朝廷百官们再一次掀起了群起弹劾赵俊臣的风潮,甚至还有官员提议朝廷应该夺去赵俊臣的官职、查抄赵俊臣的家产、抓捕赵俊臣的亲族、并且是尽出重臣前往陕甘三边抓捕赵俊臣入狱问罪!

    而那些原本还愿意为赵俊臣辩护的官员,除了“赵党”之外也纷纷缩到了后面,不敢再为赵俊臣辩护,生怕自己会被视为赵俊臣的同党,受到赵俊臣的牵连!

    据说,赵俊臣的第五份奏疏送到京城中枢之后,德庆皇帝在短短一天时间内就收到了四百多份弹劾赵俊臣的奏疏,一时间就好似赵俊臣已经成了万夫所指、孤家寡人、不杀不足以平稳天下!

    *

    却说,就在赵俊臣第五份奏疏送到京城的第二天晚上,学士巷周府的书房之中,赵俊臣这段时间以来送到京城中枢的五份奏疏抄本皆是摊开摆放在书桌上。

    周尚景的老脸上满是若有所思的神态,将这五份奏疏抄本从头到尾的细读了一遍,看似苍老无神的眼睛在沉思之际显得愈加深邃,却是任谁也无法猜到他此时的内心想法。

    这已经是周尚景今晚第三次翻阅这些奏疏了,每一次翻阅了这些奏疏之后,周尚景都会沉思良久,但不久之后还会再次翻阅一遍。

    就在周尚景打算第四次翻阅这些奏疏的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