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摄政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八十七章.尾声与开始(一).(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就有了削藩之意,尤其是对于“八王船行”的那几位幕后东家,德庆皇帝更是早就已经深恶痛绝了。

    削藩的种种好处,德庆皇帝自然是看得明白。

    时至今日,明朝的宗室数量已经高达数十万,朝廷的每年岁入都要拿出近半数量用来供养这些蛀虫,德庆皇帝每次看到这方面的开支就会一阵头疼,若是再不设法削弱宗室势力,朝廷迟早都会被宗室们拖垮!

    更何况,一旦是把那几位藩王积蓄数百年的财力收归朝廷,朝廷的财政状况很快就会大为改善,不仅是德庆皇帝可以吃饱,民力也能得到解放!到了那个时候,赵俊臣的重要性也会大幅降低。

    相较于这些好处,德庆皇帝与那几位藩王的血脉情谊,根本就是无关紧要、不值一提。

    好处固然是不少,但坏处也有很多。

    朝廷目前正是专注于河套战事,废除南京六部的计划还在执行之中,更换储君的事情也是蓄势待发,可谓是正值多事之秋,德庆皇帝也是好不容易才能稳住局面。

    这个时候,一旦是朝廷中枢再搞出了削藩风波,庙堂乱象就会进一步扩大,到时候就算是德庆皇帝也很难稳住局势了。

    与此同时,太子朱和堉主动揭发此事,显然是想要接手这件案子,这也让德庆皇帝有些犹豫。

    德庆皇帝担心朱和堉一旦是办成了这件事情,朝野声望就会大为高涨,这必然会影响到他的换储计划。

    相较而言,詹善常虽然是已经成为了德庆皇帝监视赵俊臣的眼线,但他的死活也只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罢了,哪怕是詹善常因为这件事情而失去了作用,德庆皇帝自然也有办法在“赵党”之中寻找一个新眼线。

    就这样,听到朱和堉的弹劾之后,德庆皇帝并没有即刻表态,而是表情变幻的沉吟良久。

    足足过了一盏茶时间之后,德庆皇帝终于是有了决定。

    却是德庆皇帝突然想到,随着河套战事结束之后,朝廷若是想要彻底稳固河套地区的局势,就需要驻军、移边、开垦、建城等等事情,皆是需要投入天量的钱粮与物资。

    所以,若是朝廷这一次可以趁机搞掉这几位涉案藩王的话,这笔钱粮物资很快就有了着落!

    河套的事情关系到德庆皇帝的史书评价,乃是德庆皇帝目前心中最为重视的事情,这也让德庆皇帝终于是下定了决心。

    于是,德庆皇帝马上就换了一副勃然大怒的表情,大怒道:“竟有此事?当真是胆大妄为!传朕旨意,即刻传召詹善常觐见!朕要亲自向他问话。”

    然而,德庆皇帝却不知道,就在他传旨召见詹善常的时候,詹府早已是彻底乱成了一团。

    这一天的早上,詹善常的身边长随詹安,突然间在詹府书房之中大声哭喊了起来。

    “老爷!老爷你怎么了老爷!快来人啊!快来人啊!老爷他……他死了!”

    这般动静,顿时就引来了詹府之中所有人的注意力。

    很快的,所有人匆匆赶到了詹府的书房,却是骇然发现——詹善常趴在书桌之上一动不动,身体冰冷僵硬,早已是没有了呼吸。

    只见詹善常的右手上,还握着一个小瓷瓶,他的面前则是摆放着一份全新的奏疏。

    见到詹善常的死亡之后,詹府顿时是哭喊声一片。

    詹善常的夫人郭氏当场就昏迷了过去,詹善常的大儿子詹明德正在外地当官,小儿子詹明信的年纪不大,倒是还有些冷静,惊慌之余还记得派人报官。

    詹善常毕竟是曾经的朝廷大员,顺天府接到詹府的报案之后,因为顺天府尹正在上朝的缘故,顺天府同知薛贵、通判张贺等人纷纷是亲自赶到詹府调查。

    詹善常的死因很快就调查了出来,乃是饮毒而亡。

    詹善常临死之前握在手里的瓷瓶之中,还残留着些许剧毒鹤顶红。

    然后,顺天府的人又发现了詹善常的那份奏本。

    这份奏本明显是要呈给德庆皇帝的,但因为案情重大的缘故,顺天府同知薛贵还是小心翼翼的打开奏本看了一眼。

    然后,薛贵就发现这是一份请罪奏疏,詹善常在这份奏本之中坦诚了自己与藩王们暗中勾结的罪行,表示自己恶大难恕、罪该万死,明显是有以死谢罪的意思。

    这个时代,查案并不像是后世那般讲究,也没有收集指纹、鞋印之类的手段,许多案件只要是案情经过看起来合理就算是结案了。

    此时,见到詹善常手里的鹤顶红、以及他临死前留下的请罪奏疏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