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如果仅仅以价值来衡量这书稿的话,未免太过肤浅。
社长捧着书稿,内心仿佛有巨浪在来回翻腾。
他看过很多书,也见过很多人的书稿,但是能将书稿做到这等地步的,陆子安当属第一人。
“抱歉,其实我对木雕不大懂……”社长有些不好意思:“我能仔细看看吗?”
总编和执行主编也是默默点点头,一脸期待。
“当然可以。”陆子安笑着给他们添上茶便退了出去:“你们慢慢看,不着急的。”
夏日阳光温暖,书房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三人都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数年的人精。
他们原本只是想看一看,这出自陆子安手笔的书,究竟写了些什么。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拿起来,就放不下了。
陆子安的文字,和他本人一样,冷静而自持。
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心理历程的描写。
从出发,到结束,他每种手工艺,都只用不到一千字的内容来进行描述。
制作工艺写得清晰而明了,如果有看不懂的,下面也会有图进行精准的描绘。
哪怕对这项工艺完全不了解的人,也会在看完之后,大略明白它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又有哪些难度。
而更吸引人的,却是陆子安在每项工艺最后,都会大致地对它的出路进行一个勾勒。
有些技艺过程太过繁琐,他会以几行文字进行简单的总结,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有些技艺本身非常精妙,但是缺少推广和宣传,他便会留下详细的地址。
尤其是每本书最后,都有着详细的路线规划,并且挑选了一些他拍得还不错的照片。
在宣传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让人们领悟到了其中的风土人情。
三人捧着书,看得如痴如醉。
陆子安隔了半小时过来,他们甚至都没抬起头看一眼。
见他们看得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