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直播之工匠大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3章 一件钧瓷成,过手七十二(第5/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欣赏。

    明明秋夜寒凉,他却捋了袖子,形象全无地……揉泥。

    一旁帮忙挑水的青年擦了擦汗,欲言又止:这样,真的有用吗?

    陆子安却没有解释,只是揉几下,又挑出些瓷泥加了进来。

    钧瓷工艺,从唐至宋,在数百年的时段内,经过钧瓷艺人们艰苦漫长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整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制作工艺。

    严谨慎密的工艺流程反过来又成了钧瓷质量上乘和艺术品位高雅的保障。

    传统钧瓷制作,从原材料选择到烧成出窑,共需七十二道工序。

    这就是人常说的:“一件钧瓷成,过手七十二。”

    光是原料加工工序,就有足足十七道。

    选矿、开采、装筐、提升、装袋、运回、陈腐、去杂过后,便是配料。

    他用自己独特的配料方式,将各种原料按所需比例配合。

    这一次,跟着他做的人依然很多,比例和数字比之前更加精确。

    上碾、碾磨、过筛和水飞,则依然是按照平常的方法慢慢来。

    很多人都觉得这些步骤无关紧要,因此通常都是让负责原料选择的艺人准备好瓷泥,他们直接从拉坯成型工序开始。

    因此,最开始陆子安决定全部从头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不明白原因。

    但是经过了前面池澄、晾泥和杀泥的工序之后,人们逐渐知道了陆子安这样做的原因。

    就好比现在,揉泥看着不是什么技术活,甚至又苦又累。

    初时感觉冰冷,而后会感觉手掌发麻,久了十指会有种火烧火燎的痛。

    发麻,发胀。

    甚至可以预想到以后的脱皮。

    但偏偏是这样的状态,感觉也更加灵敏,陆子安甚至能清晰地感受到,每种瓷泥带给他的各不相同的感觉。

    细腻的、温软的,也有粗砺的。

    每一种,滋味都截然不同。

   

-->>(第5/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