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幽州出手,扑朔迷离!(第3/6页)
在朝廷的眼中,都是边疆之地,都是危险之处,都需要依仗王浚的人马,那我去哪个郡县为太守,其实影响不大,最多是重新布置一番。”
对朝廷来说,影响不是很大,但涉及到具体的人,这影响就太大了。
“张应才保举了几天,我与陈公与他争论,加上邓太常、赵鸿胪出面斡旋,前后几次碰头,才定下来,虽说波折不少,但时间其实不长,结果王浚一个边将,这么快就知道了,不光知道了,他派来的信使,还及时抵达洛阳了,到底是谁泄露的消息?王浚的手,伸的也太长了!”
越想,杨结越是恼怒,涉及到自家之事和朝廷威严,不由他不愤怒,里面蕴含的信息,更让他隐隐不安。
但愤怒不能解决问题,发泄了几句之后,这位大司农又镇定下来,看着陈止道:“这些都先放放,也不是你需要担心的,摆在眼前的问题,是王浚的这个建议,一旦被朝廷采纳,那你抵达北疆之后,要面对的局面,就截然不同了!我会尽量阻挡,但你也得提前做好准备。现在是有些骑虎难下,毕竟你的任命已经确定,如果没确定,还能争取换一个地方,现在也不好脱离北疆了。”
杨宋在一旁暗暗点头,他一样能看出其中凶险。
可以说,王浚此举有点四两拨千斤的味道,轻而易举的就将朝廷的敲打之举,分化瓦解,让他自己利于一个不败之地。
本来,按照陈止他们的分析,此去北地,固有危险,但所选之地还算稳妥,靠近幽州中心,占地也不大,需要管理的县不多,要操心的政务琐事也不会很多,加上有代郡在西边为屏障,可以阻挡匈奴汉国的压力,让陈止颇为从容的适应政务。
但随着王浚的建议一出,局面整个就翻转过来了,被认为是屏障的代郡,若成了陈止的目的地,那他的处境就一下子变得无比危险了。
杨结眉头紧皱,从座位上站起来,来回踱步,末了说道:“匈奴记仇,朝廷探子反馈过来的信息,说是匈奴的大将军、新封的赵王刘曜,对你很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