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六部侍郎。
六部侍郎及以上,一般就是宰执的本官了,换句话,给事中对非宰执来,基本就到顶了。如现在的西京留守兼知河南府李若谷,本官便是给事中,如果没有机会入两府为宰执他这官就到顶了。吕夷简倒真是好算计,以前一直压着不升徐平的本官,这次一下升到顶,卖出个天大的人情。而且一旦徐平的本官升到给事中,则官、职就与李若谷完全一模一样,再加上他的永宁郡侯和以前的军功,实实在在就他压一头,不用争地位了。
要知道以前以谏议大夫的本官为宰执的也有不少,这个诱惑足够大。
见徐平不话,晏殊以为他动了心,轻声道:“只要你这里松了口,王相公便就不好再坚持,这事情政事堂就能定下来了。徐平,于你我算长辈,奉劝一句,此时朝里吕相公话的分量是很重的,按他的意思,于你和京西路的官员,于国都无大害”
没想到徐平摇了摇头,苦笑道:“学士有所不知了,此事如果我答应,确实可能对我自己,对京西路这一年辛苦的官员,不上什么害处。但于国家,怎么能无害呢?政事堂如此处置河南府的飞票,我们这一年就真地白辛苦了!”
“官员做事,无非是要加官进爵。既然政事堂同意加官,如何是白辛苦?”
徐平能什么?他现在短短几句话根本就无法向晏殊解释清楚。要加官,徐平何必弄出这么大的动静?老老实实做一任转运使,难道还能落下要升的官职!之所以要在京西路把棉花产业做得这么大,而且是一下子就做得这么大,就是借这个机会动摇现在的经济体制。用如此巨大的商品规模,来冲击原来的自然经济管理体制,逼朝廷的经济体系不得不向商品经济转化,为未来的商品经济开路,迎接新的时代。
万万没有想到,吕夷简会想用政治手段来解决经济问题。这是延续了千年的办法,以往百试百灵,他相信这次也一样能行。
过了好一会,徐平问晏殊:“学士,我如果不同意呢?”
晏殊叹了口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