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小闲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二十二章 工与商(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干大臣听得频频点头。

    韩艺这个工与商妙在哪里,就是没有破坏唐朝的立足之本,反而还巩固了,不管展农具,还是针对性的让农妇织布,不就是为了农业和纺织业吗,这就是唐朝的立足之本呀,农业和纺织业,这是唐王朝的两大经济支柱。但是从侧面看,还是提高了工人和商人的地位,也符合了当下朝廷的借商疏贫的政策,是符合各方利益的。

    郑善行如今是一点脾气都没有,心想,就算我再做十年买卖,怕也不及韩艺万一啊!

    李治哈哈一笑道:“走!咱们耕地去,莫要耽误了春耕。”

    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态度非常明确了,肯定是赞成的,只是这事不是按照韩艺说的去做就行了,还得将韩艺的策略融入到朝廷规章制度里面去,这一时半会肯定说不清楚。

    不远处的柳含钰见了,道:“其实韩艺还真是有些本事,你们看看,就他一个人在说,陛下和大臣都在点头,那可是国舅公和右仆射啊!”

    尉迟修寂道:“这话没错,要是他当真一点本事都没有,又岂会当上六品官员,他可是田舍儿出身啊!”

    崔有渝、萧晓、韦方三人虽然没有任何表情,但是心里也渐渐对韩艺的能力给予了肯定,一年之内从一个田舍儿一跃成为皇家特派使,这恰恰就证明他的能力,要知道他们这些贵族子弟都还是学员了。

    李治一声令下,锄头等农具就递了过来,这都是早就准备好的。

    李治与一干大臣脱掉鞋袜,撸起裤筒,就下田去耕地了。

    他们当然只是象征性的,周边这么多禁军守护,要天天这么耕,成本太大了,几人与周边百姓一块农耕,一边还谈论着农耕,其实长孙无忌将他们都是熟手,让李世民给锻炼出来的,大臣吗,见到皇帝总要下田,不想也得去学呀,只是年纪大了,挥不动锄头了。

    君主、大臣、百姓三个主要阶级共聚一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在贞观时期是最常见到的。

    唐朝盛极一时,并非是没有道理的,李世民还是开创一个良好的政治氛围,百姓见皇帝如此,心里能不感动么,再苦再累,怕也不会埋怨半句。

    李治突然抬起头来,道:“你们怎么不唱歌了。”

    杨蒙浩道:“陛下,能唱么?”

    李治道:“谁不准你们唱唱,朕方才都还没有听过瘾了。韩艺,你起个头。”

    韩艺本想点头,突然看到卢知莲与几个小朋友坐在田边,于是道:“莲儿,你来起头吧。”

    卢知莲睁大双眼道:“我吗?”

    韩艺笑道:“对啊!”

    “我可以么?”

    卢知莲羞红着脸道。

    李治哈哈笑道:“朕说你行,你就行,只管唱就是了。”

    卢知莲又看向卢师卦。

    卢师卦笑着点点头。

    熊弟小声道:“莲儿妹妹,你唱就是了,小胖哥哥支持你。”

    卢知莲点点头,鼓起勇气唱了起来,“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要用歌声让你忘了所有的痛。”

    她那纯净无暇的声音,配上这一歌,让人只觉温暖。

    她唱了一段,大伙立刻就跟着唱了起来,不论男女老少都唱了起来。

    李治听着听着也跟着唱了起来,这家伙还真有点音乐细胞,节拍抓的非常到位。

    “不经历风雨,怎会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大家越唱越是热情高涨,倒也不觉有半点累。

    方才出言反对的萧钧,不禁听得也是极其动容,只觉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现在充满了感激,浑身充满了力量,心中又觉愧疚,于是悄悄走到韩艺身边,道:“特派使。”

    韩艺道:“萧大夫有事么?”

    萧钧歉意道:“方才老朽多有得罪,还望特派使见谅,特派使这一歌,真是令人钦佩不已。”

    韩艺呵呵道:“一家人这么客气干什么?”

    “啊?”

    “哦不,下官的意思是,这算不了什么,萧大夫贵为谏议大夫,遇到这种情况,自然得出声,这是应该的,倘若谏议大夫都不说话了,国家就危险了。”

    萧钧笑呵呵道:“你能够理解那就再好也没有了。”(未完待续。)8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