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鹿鼎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213 反对历史虚无】(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停的写,一个专门用来打草稿的本子都写满了,全部都是他记得住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只恨自己当初学的不扎实,好些公式也不知道对错。

    韦宝知道到了搞化工这一步,可不是考试,考错了顶多分数不高,瞎弄乱弄,会死人的!而且预防措施不做好的话,不是死几个人,一阵毒气刮过,一大片人都得玩完。

    想到毒气的危害,韦宝同时也想到了毒气的威力,心里忽然萌生了一种很残忍的想法,以前记得看穿越小说,那些现代来的穿越巨各种方法吊打建奴,吊打鬼子,其实真的要直接有效,性价比最高,没有比毒气厉害的招数,当年日军侵略,用了多少次?

    能不能造出合格的酸碱,韦宝没有把握,但是凭着自己这小半桶水的知识,用现有的材料,随便摆弄一下,就能摆弄出合格的毒气!

    韦宝还是有基础概念的,知道只要弄出跟‘氯字打头’的化工气体,见谁灭谁。

    不用冷兵器,也不用热兵器,弄上几桶刚烈化合物,在和建奴两军对峙的时候,只要风向对自己这边有利,把桶子打开,滚滚黄烟往建奴列阵方向一刮,管你八旗铁骑有多刚猛,有多么的名震天下,有多么的天下无敌,管你是十万还是二十万,分分钟让你们人仰马翻,死掉大半,剩下的人只能望风而逃。

    韦宝忽然觉得很亢奋,心里邪恶的同时,整个人像是打了鸡血一般在自己的屋内走来走去,看了一眼窗外的血色朝阳,他一点困意都没有。

    不过,抽了根烟之后我,韦宝逐渐将这种情绪平复了下来。

    韦宝其实是反对极端皇汉的思想的,他并没有将满人看成华夏之外的民族,以前看明末小说,只要是铁血军事类的,最大的爽点,甚至是唯一的爽点,作为终极目标的爽点,就是各个作者们挖空心思弄死建奴。

    韦宝是反对这样的,汉族伟大的地方在于包容,在于道德,在于强大的融合性。

    逮住谁灭谁,不能容人,那不是皇汉,那是纳粹。

    皇汉最早指汉朝,在古代和近代,皇汉常作为汉民族的代称和别称。

    20世纪初,邹容为了推翻清朝的皇权,使用皇汉民族的概念鼓动排满革命,对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影响巨大。

    网络上的“皇汉”,是具有争议性的群体,一般指部分崇尚汉文化、同时极力排斥外族文化的优点,喜欢讨论民族、文化、艺术及历史的人士。

    1903年5月,一本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的书——《革命军》。

    由上-海大同书局正式出版,这是最早出版宣传革命的单行本书籍,使“举国上下,无不震动”。

    邹容在《革命军》自序署明“皇汉民族亡国后之二百六十年”。

    孙中山说:《革命军》“为排满最激烈之言论”,“华侨极为欢迎,其开导华侨风气,为力甚大。”

    《革命军》一书风行全国,不少青年正是受这本书的鼓舞,走上了革命道路。

    清政府极度恐慌,惊呼:“此书逆乱,从古所无。”通过上海租界工部局,当年6月30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苏报案”,将章太炎逮捕。

    孙中山在旧金山致公堂和中西日报社的帮助下,刊印《革命军》11000册,分寄美洲、南洋各地。

    1906年10月孙中山又给新加坡的同盟会员寄去《革命军》样本,嘱咐:“从速印之,分派各地,必能大动人心,他日必收好果。”

    1912年3月29日,孙中山更念“邹容当国民醉生梦死之时,独能著书立说,激发人心”之功,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名义下令追赠邹容为陆军大将军,“赐恤崇祀”。

    黄兴也曾“以携带邹容所著《革命军》、陈天华所著之《猛回头》二书,零星赠送军学各界至四千余部之多”。

    武昌起义前,《革命军》在武昌的革命士兵中几乎是人手一册。

    鲁迅说:“便是悲壮淋漓的诗文,也不过是纸片上的东西,于后来的武昌起义怕没有什么大关系,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都抵不过浅近直截的革命军马前卒邹容所作的《革命军》。”

    韦宝承认这种想法在历史特定时期,有一定的作用,先不说进步还是腐朽,反正有宝剑锋从磨砺出的作用就是了。

    但是这种想法本身肯定是有问题的。

    到了后世,“皇汉”一词实际形容了正统的文化民族观点,也就是华夏族,很多人容易将华夏族和中华民族概念混淆,而实际上华夏民族就是以汉族的前身,而中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