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鹿鼎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252 会徽会旗钞票】(第10/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后四川也于大观三年(1109年)改银票为钱引。“钱引”与“银票”的最大区别,是它以“缗”为单位。“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但“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到了元代,进一步完善了银票制度。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后,发现了元代使用的银票,于1298年撰写的《马可波罗记》中,详细介绍了中国银票印制工艺和发行流通的情况。

    从此,欧洲人了解了银票。美国学者罗波特·坦普尔说:“最早的欧洲银票是受中国的影响,在1661年由瑞典发行。”

    银票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

    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银票”则是真正银票的开始。

    银票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

    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银票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

    再者,北宋虽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当时有13路(宋代的行政单位)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

    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银票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

    此外,宋朝政府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银票来弥补财政赤字。种种原因促成了“银票”的产生。

    “银票”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

    徐蕊和王秋雅都能一下子明白‘

-->>(第10/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