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鹿鼎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260 找到买粮食的管道】(第7/10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清朝入关将东北作为陪嫁带入中原王朝之前,大明其实始终未能有效地将辽东地区长期有效地至于中央政府统治之下,辽东作为农耕民族和渔猎民族的拉锯地带,被双方反复争夺。

    进攻朝鲜的前提是平定辽东,历史上中原大一统且辽东无战事的时期并不多。

    朝鲜的地形多山多水,实为丘陵地带。

    朝鲜是一个山地国家,尤其是北部地区,80%都是山区,平原极少,南部相对来说平原多一些。

    但中原民族进入朝鲜半岛必须从北部进,北部山区的地形易守难攻,加大了中原王朝进攻的难度。

    虽然北部地形多山不利于农业生产,但利于防守,而南部有几个相对面积较大的平原,农业相对发达。

    这样也独立形成了一个类似于中国的南北互助的地缘结构。

    即北部地区用来阻隔外地的入侵,南部地区提供相应的经济支援。

    朝鲜半岛自成一个小系统,外部势力并不容易彻底打破。

    大明曾经在短期内前突进了朝鲜半岛北部,事实上汉族势力只能沿着朝鲜半岛的西海岸地势较平缓的地区前进一点,并非能占领全部的北朝鲜地区。

    至于朝鲜南方的情况和大明南方的情况类似。

    虽然北方曾一次次的失守,但南方充足的经济基础和复杂的地形使得其失守的次数要远远小于北方。

    南部主要为丘陵平原地区,既可成为重要的农业中心,又可依地势进行有效的抵抗,收复失地,使外部势力难以立足。

    因此汉族很难将势力长驻于朝鲜半岛。

    大明是一个陆权国家,一个内向封闭型国家,没有什么海权意识。

    在封建时代,衡量一个地方值不值得打的标准就是这个地方适不适合种地。

    朝鲜半岛产的粮食能勉强养活自己就不错了,遇到灾荒年还得救济他,纯属是浪费粮食。

    费力九牛二虎之力打下来也没什么好

-->>(第7/10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