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鹿鼎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278 是海盗吗】(第2/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清基地的主力就是郑芝龙的海盗集团。

    明朝中叶的中国海盗和现代的海盗不一样,他们代表着商业的新兴力量。

    很可惜,这些商业力量并不成熟,郑氏集团到达台湾之后并没有继续发展商业,而是把金钱换成了土地,错过了建立海上商贸帝国的时机。

    《明史·佛郎机传》记载,佛郎机人凶险,武器也最精良,海外诸番无敢与之对抗。“佛朗机”是明朝对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称呼。

    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航海到远东,准备侵略中国,妄图“绝灭广州人,攫取全中国”。

    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入广东东莞县,占据屯门岛,剽窃行旅,抢掠商船,把海边年轻女子劫走,掳掠中国人运往印度和欧洲充当奴隶。

    这些罪恶行径激起了琼州民众的愤怒。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五月,葡萄牙舰船三艘泊铺前港。

    海盗施和得悉,即率领部众攻袭葡萄牙舰船,击伤舰船,使其桅杆折断,不得不退入内港,寻求明王朝官府保护。

    此时的明朝琼州指挥高卓站在了葡萄牙人一边。他统领所部官兵与土司王绍麟所率黎兵一起出动,攻击施和船队。然而施和设伏击败了官兵,高卓只身逃走。

    “和西方统治者依靠海盗的力量来扩展海外殖民地不同,中国历代封疆统治者对中国海盗的态度,不是招安、圈禁,就是‘虽远必诛’的无情绞杀。

    像‘七海霸主’陈祖义、‘净海王’王直、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叱咤风云的海盗到了统治者手中,大多未得善终。

    而当他们流亡海外,期望在东南亚等地落地生根时,还会遭到西方殖民者和各种势力的迫害。

    如果明清两代,能够真正地利用中国海盗的力量,今天的华夏面积将不可想象。

    当年远航归来的郑和,向明成祖朱棣献上在旧港擒获的海盗首领陈祖义。

    隆重的献俘仪式上,文武百官和各

-->>(第2/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