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鹿鼎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402 毛文龙第一次对袁崇焕起杀心】(第12/1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势根本毫无预案,被孙承宗几句话问得哑口无言。

    看看王在晋自己怎么说的:独是八里为两城而旧城之坑壕空营当在三里外,而新城之守卒法当四万,则四万之退步跟将及之,而一不戒,将城下之备尽为我人设。且北山南水,既无为旁出,而贼方拥此四万于旧城之下,开关延之不可,闭关谢之不可,将城上之备又为我人设,而城中惊溃无问也。

    经臣曰:于山建寨三,以为退守计,而三道关俱可入。」盖法云置之死地而生,经臣言边兵之善走也,即杀不能止,况大势散,谁复为杀者?故为两城以固其心而实置之死以励其必死之气。臣遂无以应。——《三朝辽事实录》。

    如果没有对照,王在晋完全把最后孙承宗否定他设三道关的质问省略,变成了孙承宗对他这个方案没有任何回应。盖法云,置之死地而生。

    经臣言:边兵之善走也,即杀,不能止,况大势散,谁复为杀者,故为两城,以固其心,而实置之死,以厉其必死之气。臣无以应。——《孙承宗集·以守修战疏》。

    孙承宗的意思显然对王在晋没话可说。而王在晋却把“臣无以应”这几个字提到前面去了,变成孙承宗无法回答了。这当然不是事实。

    很明显,孙承宗怼王在晋的话,最后关于溃兵的问题,王在晋是不会写进自己的书里的。

    相反,《明史》等书记载的不是“无以应”原文,而是“在晋无以难”反而更加体现史实。整本书太多歪曲手段了,孟森评之曰:“其拉杂挂漏,非为详当时之事变计,乃其自为攘功掩罪计。”可谓精到,对古人毫不留情面。

    哪一种方案对,守八里铺还是守宁远?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领土主权、军事策略、筑城费用。1、领土主权首先,明朝比起今天,的确没那么迫切的领土主权的诉求,但这不等于领土主权不重要。是战争服从于领土诉求,还是领土主权服从战争胜负?关外被后金一步一步的蚕食,才使得奴尔哈赤不断的壮大。宁远离山海关,

-->>(第12/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