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鹿鼎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402 毛文龙第一次对袁崇焕起杀心】(第13/1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再怎么说也还有二百里的江山,从后来袁崇焕可以从容筑城,再后来赵率教在锦州屯田,奴尔哈赤当时根本没有能力进击至辽河以西。打都没打,就放弃领土,把自己躲在两重关隘之后,这是哪门子的军事策略?2、军事策略建八里铺重关的争议,根本不是主攻还是主守的问题,而是明朝此时的形势一定要守,是守宁远还是守山海关的问题。我建议网络军事家们看地图,看地图,看地图。关宁锦防线,是辽西的一条走廊,北面大片是山地,根本无法行军,南面是海。后金如何推进到山海关,沿线四百里的补给成为问题。反观明朝,则可以很好的解决。因为明朝有水师,登莱水师可以把山东、天津的补给从海路运输至觉华岛,至辽河,进而补给锦州大凌河一带据点。为什么选宁远,就是因为存在觉华岛这个依托,可以互为犄角,退可守,进可攻。

    修筑费用从实际筑城的费用来看,王在晋的策略也是劳民伤财。

    对比一下重关和宁远的费用:王在晋的八里铺重关真的省钱么?

    王在晋的提议,八里铺重关是:“有为再筑边城,从芝麻湾起,或从八里铺起者,约长三十余里,北绕山南,至海,一片石统归总括。”

    对比一下后来用王在晋修八里铺重关剩下的钱修的宁远城,其“城壁外用青砖,内用石块砌成。南北长826米,东西宽804米,顶宽5米,底宽65米,高10米,周长3260米。”

    后来袁崇焕重修:“三年九月,崇焕至,乃定规制: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广三丈,上二丈四尺。使大寿与参将高见、贺谦分督之。明年工成,遂屹然为关外一重镇。”

    修一条长度是宁远城大约五倍的重关,且问钱省到哪里去?

    那守兵呢,是不是比原来更省,也不是。

    孙承宗当时恰恰有问起这个问题,王在晋说同另外再征召四万兵,也就是原来的兵饷并没有减,要额外增加这四万兵的费用。

    且不说这四万新兵是否可战,且问这又哪里来的省

-->>(第13/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