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鹿鼎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660 小韦探花】(第6/10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韦宝虽然定力大胜过往昔,已经非现代时候的鵰丝可比。

    但同样心跳狂作,很久没有体会过这种紧张的感觉了啊?

    上一回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好像还是第一次与女生亲吻的时候才有这样的感觉吧?

    虽然对于这一世的韦宝来说,科考是一个途径,却绝对不是唯一的途径,他不必把这个看的太过高大重要。

    可一年多的付出,平时多多少少都花了时间在科考知识上的,这些付出之后,自然有等值的期待。

    还有就是耳濡目染之下,早已经被这个时代的人影响了。

    由于现代普通人能够接触到很多最低阶层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东西。得以窥见顶层人物生活中的一斑,这让现代人眼界普遍提高到了,无法想象古代人的社会等级,无法想象那些与自身地位不适应的层次。

    看待古代的问题,要用古人的眼光。

    古代社会文盲率在九成以上,这可能都还不止,十个人里面不见得能出一个读书识字的人!

    情况惨一点的朝代,如元朝,文盲率超过千分之九百九!

    古代社会里,一个普通的农民一辈子几乎不可能离开本县,更不用说出省了。一辈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大的活动范围也就是周围的几个村,认识的最牛的权贵也不过就是十里八乡的大地主,能认识几百个字的人已经算是相当有文化的人了,对于他们来说,本县就是自己的全世界。

    所以过去讲农民们想象皇帝用着金锄头,绝不是一个笑话。

    普通人放在古代,大概率处于这个阶级。

    理解了这个,就能理解科举中的功名是什么概念了。

    科举中的功名,从来就不是一个学历的概念,用科举来比高考,是十分滑稽的。

    古代能够读书的人,基本都是家里有点底子的。贫农家庭让孩子读书的可能性极低,像孔乙己那种穷书生其实属于极少数。

    而普通的读书人,要去县里考取“童

-->>(第6/10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