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九十章 策略(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随意的翻看了两眼,扔到旁边。点头道:“船融处的金主任会支持我们的策略吗?”

    “是的,我亲自确认过了,金主任会同意我们的配额划分,限制我们韩国船企内部的竞争力度。”

    “那就按照这份策略来做吧。”李在勇满意的点了点头。

    “另外还有一件事要向李经理汇报,我们的人在成田机场发现了中国造船企业的队伍,怀疑这次订货会会有中国人参与……”

    “中国船企?这有什么好担心的,这种事情不需要担心。主要还是盯住订货方,我们的敌人主要是日本人。”

    “是,我知道了。”

    “不过,嗯——”李在勇沉吟一番,想了想补充道:“你们的工作态度很好,只是要注意工作方法。中国人,找人查查他们的动向,看他们有什么行动。”

    “是,经理果然高瞻远瞩,我这就下去安排。”

    “那个李俊仁,对,就是你!”李普成抬头,正看到站在大门口负责开门的大学生李俊仁,点头指向他说道:“你现在就去,调查一下中国人的动向!”

    “我?”李俊仁有些惊讶的指着自己,兴奋的连忙立正道:“是,我这就去!”

    ……

    “我们这次的主要对手是韩国人,日本人在造船业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尤其这次日元升值。更会对日本造船企业形成巨大的冲击。”

    “所以我们的策略,应该是联合日本人,共同打造‘韩国威胁论’来压制韩国人在国际造船业的崛起。”

    胡文海将手上的策划书,一式两份交给自己身边坐着的人。

    足足十二辆丰田加长考斯特排成蔚为壮观的车队。飞驰在成田机场通往东京的高速公路上。好在日本高速路建设的质量相当不错,丰田考斯特也是相当优秀的公务车,坐在车里竟然几乎感觉不到什么摇晃,看书写字都不成问题。

    首辆考斯特最后的通排座位上,胡文海安静的等待着身边的人看完了他手上的策划书。然后接着说道:“这次我们日本之行,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东京行动,主要以船舶集中订货会为主,争取拿到一部分国际造船订单。另一部分则以长崎为主,我已经联系了三菱重工,他们会安排我们的技术人员,参观三菱在长崎的造船厂。”

    “三菱会这么好说话?”孙厂长一脸惊愕,有些难以置信。

    大港造船厂是较早参与国际造船业的企业,早在1980年就承建了中国第一艘出口的万吨散货轮,是中国第一艘完全按照劳氏船级社标准建造的出口货轮。

    应该说大港造船厂在国内造船企业当中。还是比较有活力和心气的,否则孙厂长也不会这么主动求变,主动走出国门。

    要知道就算大港造船厂面临经营问题,也完全是可以把问题推给上级、推给政府的。向上面要业务、要政策,向政府要贷款、甩包袱,反正一个大港船重上万名职工,根本没人敢承担让它显然不良经营的责任,肯定会有国家兜底。

    作为这样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孙厂长明明可以躺着把问题给拖下去,却偏偏拉下脸皮来求着胡文海取经。更想到要开拓国际市场,这一点确实让人敬佩。

    而作为一名有开拓精神的企业负责人,孙厂长当然会对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造船企业三菱重工有所接触。

    然而可惜的是,三菱重工对大港船重此前递出的橄榄枝根本不屑一顾。想也知道。大港造船厂在中国国内或许算一号,可放到国际上,谁又知道你是哪个小透明?中国造船业在国际上,根本没有什么存在感好么。

    也正是如此,孙厂长对胡文海如何能勾搭上三菱重工,实在是有些好奇。

    “嗯。孙厂长别看日本造船业如今好像天下第一,他们的日子其实也不太好过的。”

    胡文海呵呵冷笑:“日本造船厂1973年产量1750万吨,可到1980年连500万吨都没有,整个产业损失了70以上。你想,这70的产能淘汰之后,会产生多么大的资本折旧压力?”

    孙厂长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摇头道:“1250万吨以上的闲置产能?天啊!”

    刚刚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国际市场缺乏了解的程度非常严重。当然,这不是说他们不想了解世界,而是纯粹没有这个能力,或者是没有这个渠道。

    像这种行业宏观资料,也不是说你随便就能拿到的。或者要在政府相关部门有关系,要么就是花钱请商业调查公司,最差也要精通外文并且严密关注国外行业期刊。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