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七章 湖西(五)(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人地矛盾——的东岸,以破坏环境的代价来修建梯田,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况且那些梯田灌溉引水很是麻烦,多半只能当一些旱地,这粮食产量便会降低不少。与其这样,那还不如另辟蹊径,换一种全新的开发模式呢。

    根据农业部的粗略考察,这片区域较肥沃的土壤是棕色森林土,一年一落的枯枝落叶经过分解后给土壤增添了许多肥力,再加上降雨丰富(但不过量),土壤透气性也好(春季土温上升快),因此这些土地较适合耕作,且大多集中于平缓的河谷地带。但对于那些丘陵谷地来说,以粘性土壤居多的它们透气性较差,春季土温上升缓慢,大大缩短了作物生长的时间;且土壤经常处于水分饱和的状态,只能用于放牧。除此之外,数量占了绝大部分的丘陵坡地土质大多为砂质土壤,蓄水不足,这些土地除非施用大量肥料,并花大代价修建山区小水库,不然是很难派上什么用场的。

    农业部在经过反复论证后,最后选择了在这些坡地上种植牧草,然后饲养牛羊等牲畜的路子来利用此地的资源。在他们的规划中,这些坡地适合种地的便种植大豆,不适合的便种植苜蓿等牧草。为此,他们还准备在丰收农机厂研发出来的马拉玉米收割机的基础上,另外开发出一款马拉牧草收割机。说实话,这两款收割机的区别不是很大,需要修改的地方主要便是分禾器这一块了,根本不存在什么技术上面的难度。

    有了效率比人高几十倍的收割机,便可以在这里大片的起伏坡地上种植牧草,然后统一用机器进行收割。以鸭子湖这边的气候,每亩苜蓿每年差不多能割个四五茬,这些收割下来的草料足够喂养十多只羊或者两头成年牛,比种地划算多了。毕竟,你种个一年地,就算收获两季庄稼,以这些坡地的情况来看一年顶多收获个不到两百斤小麦,和十多只羊产生的效益完全没法比。就算你种的是收成高的土豆,一年收获三次,两三千斤的产量,但这些食物的热值也完全比不上那几头牛屠宰后所得到的牛肉热值。

    因此,从经济的角度来说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