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是傻子,不会傻到现在就得罪所有国家。”
“也就是说,只有荷兰船只行经多佛尔海峡的时候需要向英国人行‘升旗礼’?别的国家都可以不遵守?这还不错。我还以为以后我们的商船都得常备一面英国旗帜呢,这可真不是滋味……”有年轻的水手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英国佬这三年来对海军和造船业的投入真的蛮大的,你们也听过那些来贸易的英格兰水手们的吹嘘,什么政府鼓励造大船哪、什么每建造50拉斯特(约合100吨)以上的船只每拉斯特补助10先令啦、什么水手收入越来越高啊等等。看他们那得意的样子我就像啐两口,都什么玩意儿!”有的水手用略带羡慕嫉妒恨的复杂表情说道。
文图拉船长斜倚在船舷旁,一边吃着一个已经烂了小半的水果,一边笑吟吟地听着手下水手们得闲聊。他作为老资格的船长、“信使班轮公司”的经理,所知道的东西当然要比他们多得多了。特别是他的同乡罗塞蒂少尉还在海军服役的情况下,他总是能知道一些别人不太容易听到的东西——当然不是什么秘密。
比如,他就知道,英国人的船队从1649年开始就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几乎每个英国港口都在开展造船运动,其中尤以泰晤士河口两岸为甚。英国资产阶级政府重申了伊丽莎白时代的造船补助政策,以鼓励民间尽量建造100吨以上的大船。要知道,荷兰人的捕鱼船最小也是60吨的,可英国人的捕鱼船普遍在6-12吨之间(而渔船数量也占据了英国船只数量中的绝大部分),两者完全不是一个等级。难怪屡屡在海上遭到荷兰渔船冲撞从而造成船毁人亡的惨剧。
不过从1649年开始,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英国政府明确了以航海立国的基本国策,开始克服财政困难(为此不得不大量拍卖王党分子的财产),大力建造军舰、远洋运输船,同时也鼓励民间大造新船、大船。一时间,英国举国兴起了造船热,船只吨位也得到了飞速增长,据一个在阿姆斯特丹流传的数据写道,英国人的商船总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