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二十二章 海洋产业(一)(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仍有约二十多艘船只不辞辛苦跑来罗洽港出售,因为这里的利润空间明显远超南边,渔民们也能获得更好的收入。同时也顺便修理一下船只。

    眼前这五艘渔船才刚刚靠岸,四五个渔业商人便挤了过去,他们似乎很有“规矩”,也很有默契,没争抢、没互相压价。一人选中一条船就开始谈价钱。至于五条船中吨位最大的那艘加工船(一般有200多吨),则由几人中实力最强的一位包下来了。

    朱诚东此时正和一位满脸皱纹的拉脱维亚人说着什么,赞帕里尼估摸着,大抵是一些价格方面的争执罢了,他估计那位船长占不到上风,因为东岸大部分渔民的收入虽然不低,但在和经济实力更强的渔业商人们讨价还价时,却也很少能够占到上风的,特别是在这些渔业商人之间已经形成默契的情况下就更不可能了。

    果然,没有多久。只见那位船长生气地跺了跺脚,嘴里也在快速嘟囔着什么,或许是抱怨的话语。不过,他并没有拒绝似是给价不足的朱诚东,仍然下令麾下渔夫们把一筐筐的鱼搬过来,打算出售给眼前的这位渔业商人——他们其实没太多的选择,因为即便是粗粗腌制过的鱼也无法长期保存,而鱼一旦变质其变质程度是惊人的,到时候恐怕就只有最穷的非国民才有可能购买了,船老大担不起这个风险。

    朱诚东谈妥这事后。便得意洋洋地叫来了几个帮闲,让他们租用港务局的轨道平板车将鱼运到自己设在外面的一个货栈内,他会尽快通知经常与自己合作的一些外地分销商赶来,然后将这些鱼用最快速度运到外地卖掉——罗洽县这地方沾了离首都近的光。近十来年基础设施改善较大,不但通了铁路、电报,还修了一等国道(直通首都的国防道路)、二等国道、三等国道加起来七八十公里,因此运输海产品这种注重时效性的商品还是相当方便的。

    当然了,别看这些鱼在罗洽港交易时这么便宜,一旦运到外地。随着距离的延伸,这价格上涨幅度可是很大的,毕竟装桶、运输、销售这些过程都会产生费用,加起来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