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便宜的——尤其是运输,1640年的时候,由于加莱等地的运输价格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涨,最后竟然使得到达巴黎的鱼价格上涨了38,可谓惊人,不过这在道路网四通八达的东方县、罗洽县、梅林县等地似乎还没那么严重。
此外,鱼的腌制也是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无论是盐城港出产的湖盐,还是从葡属佛得角进口的海盐,其价格都不会很便宜,故有些地方的居民喜欢购买风干的鱼,因为这是他们所能知道的最廉价的一种保存鱼的方式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像朱诚东这类中间商的过手所导致的价格上升,东岸的海产品从渔民手里到达最终消费者餐桌上的时候,一般会过两道手,即大型批发商和乡村分销商,这些人对利润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他们的利润同样也是鱼终端销售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赞帕里尼先生,如何?我早说过你该入伙和我一起干的,要是有你的投资,说不定我就能包下那些大船上的鱼了,比现在小打小闹强多了。”在看着帮闲们将鱼运到不远处货场边租用的仓库(那里有人交割)后,朱诚东走过来,看着赞帕里尼说道:“这条船上装了5拉斯特——好吧,换官方说法,20吨——的鱼,花了我一千四百多元钱,我本想再多买点,因为外地一堆分销商在找我供货,但这是我所能筹集的最大一笔资金了。怎么样,赞帕里尼先生,你现在也认识到我的能力了,和我一起干吧?我知道你们这些从明国回来的军官兜里很有钱,上次你拜访我小叔(赞帕里尼老战友)的时候送了那么大一罐茶叶,那在本土可是很贵的,你还不如将那些茶叶卖掉,然后和我一起做生意……”
“你个小青年懂什么?”赞帕里尼被朱诚东气乐了,只见他“啪”地一下拍在他的后脑勺上,笑骂道:“我们战友之间的情分岂是你能理解的!不过你说的做渔业商人这些日子我也仔细考察过了,倒也不是不能做。恰好我现在回来也没啥别的事干,陆军也不要我们这些老胳膊老腿了,便投个一两千块到你这里又如何?行了,别咧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