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四章 以打促和(五)(第2/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海盆地(9以上);中部是带状大陆坡,交替分布有海底洼地和海底高原(48以上)。海流从东北经中部、千岛群岛流向太平洋,与白令海来的海流汇合,形成千岛寒流(亲潮);南部局部地区有暖流经过。

    地理位置

    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大部分为东北亚的不同地形区所围绕。鄂霍次克海西濒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海岸,南起黑龙江河口湾,北至品仁纳(penzha)河口。东以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kurilisnds)为界,南抵日本的北海道,西南至俄罗斯的萨哈林(sakhal)岛。鄂霍次克海覆盖面积1583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777米,海水冲刷着日本和俄罗斯两国的海岸。

    大陆沿岸大部分为高峻岩岸,其间散布着注入该海的地区性大河的河口。诸如黑龙江、乌第河、鄂霍塔河、吉日加河及品仁纳河等。海底由北向南和西南倾斜。北部和西北部为深达200米的大陆棚,而其余地区(约占总面积的70)是深200-1500米不等的大陆斜坡。

    地形特点

    南北最长2460千米,东西最宽1480千米,面积约152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838米。北部有宽阔的大陆架,往南水深增加。中部水深1000-1600米,东部最深处达3658米。海岸线较平直,总长10460千米。较大海湾有舍列霍夫湾、乌德湾、太湾、阿卡德米湾等。海水北浅南深。平均深度821米,北浅南深,最深处3521米(千岛海盆)。水容量达1365万立方千米。盐度328‰-338‰。

    夕阳下的鄂霍次克海

    鄂霍次克海北浅南深,北部近岸是大陆架区,中央是大陆坡区,南部萨哈林岛(库页岛)东侧和千岛群岛内侧是两个深水海盆。海盆边缘的千岛群岛位于地壳活动带,北部和西北部为深达200米的大陆棚,而其馀地区(约占总面积的70)是深200-1500米不等的大陆斜坡。海底常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有30个活火山和70个

-->>(第2/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