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慷慨的,看看荷兰人对勃兰登堡—普鲁士的所谓“帮助”就知道了,他们不会希望俄罗斯过分强大,只会想尽一切办法搜刮俄罗斯的财富。
因此这会真的不能与东岸人全面交恶,必须继续小心翼翼地维持住关系。至于说由此引起的财政问题,还可以通过别的办法来解决嘛,刚才会议上不就有很多人提了不少有用的建议么?比如征税,比如没收外国人或犹太人的财富,比如认真考虑东岸人提议的第聂伯河、顿河流域的国际贸易等等。
阿历克谢沙皇有些叹气地推开了克里姆林宫的某扇窗户,然后看着远处的房屋、街道和教堂尖顶,统治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帝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这个国家深陷战争的时候。来自远东的毛皮数量减少就减少吧,只要东岸人承诺的所谓黑海贸易能给俄罗斯带来同样的商业利益即可,至不济也要使得政府的收入充足,如果能做到这点,那么发生在远东的不愉快之事确实就是小事了。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俄国人对东岸人的态度已经是最好的了。与俄国有仇的瑞典、波兰、奥斯曼使节就不提了,他们遇到的都是蛮横无礼的俄国人;而即便是与俄国商贸往来频繁的荷兰人、英国人,他们所受到的限制仍然极大,比如这里不许去、那里不许看、路德宗教堂不许建等等,时不时还会传出商人的货物被俄罗斯官员没收的传闻,让人对这个东欧国家的印象变得极差。
并且,几乎所有外国商人及其仆人的居所都有严格的限制,房屋型制、面积、大小都有严格的规定,俄国士兵会定期检查,如果发现有异常就会立刻勒令他们搬迁到城郊去居住,一点情面都不讲,犯下严重罪行的外国商人或使节甚至会被判刑或驱逐出境——当然这只是少数,大部分时候俄国政府对怀有技术的外国人还是很优容的,只要你的价值足够大,哪怕就是杀人也能被沙皇赦免——与这些遭受严密监视的外国商人或使节相比,东岸人真是太宽松、太自由了,他们不但能在马克西姆大教堂旁边购置房产、开设商站,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