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八章 俄罗斯的决定(第4/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也能在商站里建有道观,自由信仰,甚至就连俄罗斯官员都很少没收东岸人的货物。

    所有的这一切,应该都得益于东岸人提供大量的技术给予俄罗斯帝国,比如小星星造船厂和阿尔汉格尔枪械修理所,这令阿历克谢沙皇非常满意。要知道,当年荷兰人打算在圣尼古拉斯港建造一座造船厂生产帆船,以将俄罗斯丰富的木材、桅杆、木焦油、蜂蜜、皮革、亚麻、谷物等资源拉回联合省,但沙皇仍然拒绝了,其原因就是荷兰人不同意这家船厂与俄罗斯共有,也不允许船厂内存在俄罗斯工人(当时荷兰人甚至连砍树都打算从国内运人过来做,一点不让俄国人插手船厂)。

    但小星星造船厂就不同了,东岸与俄罗斯各占一半股份,造船厂内也大量雇佣俄罗斯工人,虽然生产的都是吨位不大的渔船,但一整套的配套产业下来,仍然让俄罗斯的造船技术有了不小的进步;阿尔汉格尔的枪械修理所也是同样的道理,俄罗斯人从国内最先进的图拉兵工厂内抽调了大量技术人员来到这里,与来自东岸的技工一起工作,虽然他们使用的多是欧洲其他地方烂大街的脚踏机械、水力机械,算不得什么先进技术,但东岸工人不经意间的只言片语仍然给了俄国工匠以极大的启发,技术水平取得进步已是必然的事情。

    而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俄国人对东岸在远东的一系列举措频频让步,甚至就连东岸人公然攻击哥萨克,将据点推到离阿尔巴津不远的地方都容忍了下来,由此可见沙皇忍辱负重的程度——谁说俄罗斯直到彼得大帝时期才开化的?事实上俄国政府一直鼓励外国军官、工匠等能对俄罗斯带来帮助的人进入俄国,且规模相当庞大,据在克里姆林宫担任费多尔·阿历克谢耶维奇皇太子数学教师的某国家情报总局官员所述,沙皇对数学和机械非常感兴趣,如果谁能从外部带着这些新知识、新技术进入俄国,那么沙皇一点都不吝于拨付赏赐,其他国家恐怕都做不到这种程度,比如波兰—立陶宛公国,比如南欧的那一票国家,他们与俄国一样落后,但接受新知识的条件更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