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上掉馅饼(第4/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产速度非常快,应该能令荷兰人满意。

    另外,东岸国内另外一家军工生产企业大鱼河兵工厂,由于部分加工线已搬到了石浦水库附近(以利用当地极为充沛的水力资源),故这次只分配到了300门火炮的订单,且多为6磅、8磅的小口径火炮(甲板上用来打击敌船水手),总合同金额不高,只能说马马虎虎罢了,但谁让他们的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要比其他两家弱上那么一筹呢,只能如此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英荷战事紧急且卑尔根海战荷兰人的损失也过于惨重了些,因此范博伊宁根这次催得比较急,没奈何之下,东岸人只得从海陆军的武器库中,取出了四五百门火炮(其中甚至有部分是出售给西班牙、俄罗斯和普鲁士的),先行交给南海运输公司,让他们与其他货物一起运往阿姆斯特丹。

    而在移交这些库存火炮的同时,荷兰人也被迫采购了相当数量的炮弹。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因为荷兰本身的生产能力极其有限,从东岸这里采购炮弹也属正常,但更多的原因还是东岸这批火炮与他们常用的在口径上有些微的差别,导致他们不得不采购东岸批量生产的制式炮弹。

    比如,12磅火炮应该是117毫米口径的,但在东岸,却是120毫米口径的。再比如,8磅火炮在东岸是105毫米口径的、6磅火炮在东岸是80毫米口径的等等,与荷兰人常用的口径未必都一致,因此他们只能无奈地采购了满满一大船的各型炮弹及火药,运回家先用着,然后再想办法让荷兰资本设在瑞典及北德意志的武器工坊,紧急加工、生产东岸制式口径的炮弹,也是够蛋疼的。

    这些生产出来的火炮将由厂区内的平板轨道车运到铁岭火车站,然后在大兴港装船出海驶往联合省。与这些火炮一起运过去的,还有部分前装线膛枪和米尼弹,这是为了给陆军两个混成营集体换装用的,时至今日,人口、生产力、军力都渐渐上来的华夏东岸共和国,也不必再对这种武器藏藏掖掖了,装备了这两个混成营,东岸人就已经拥有了整整三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