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地理》都曾经详述过,我走了几次,发现一点没错。”驮马队领队继续补充说道。
他刚才嘴里提到的商堡乡其实是一个新设没多久的定居点,因为承担了一个沟通安第斯山两侧的贸易集市的功能,故被大家称为商堡。商堡乡位于后世阿根廷埃尔博尔松小城附近,与其一起设立的还有三个定居点,分别是位于后世乔利拉小镇附近的丰阳乡、位于后世埃普延小镇附近的上洛乡、位于后世埃尔马滕小镇附近的丹凤乡,算上商堡乡一共四个新设乡镇,规模都不是很大,加起来也不过才区区两千三百人的样子罢了。
从地图上就能看得出来,这四个新设定居点的位置都是非常靠近安第斯山脉的,盖因巴塔哥尼亚台地的气候类型,越靠近安第斯山气候越湿润、风越小(被巍峨雄壮的大山给挡了),植被越丰富,农业条件越出色,因此也是最能吸纳、安置拓荒者的。
不过,农业和气候条件出色了,它的地理位置却比较尴尬,因为从这里去往哪儿都不太方便。向东去大西洋沿岸嘛,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沿途也荒凉无比;如果向西去太平洋一带呢,那地图上的直线距离是很近了,可为了翻越安第斯山脉,你必须在山间孔道内弯弯曲曲来回很远,真的不能算多近,而且没有现成的道路,冬季还要大雪封山,总之是蛋疼得很,远不是这位充满豪情壮志的驮马队领队嘴里说得那么轻松——你以为在山里走上大半个月,餐风露宿的,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么?也就这些在兵团堡里接受了长达十年的封闭式教育、“被洗脑洗得很彻底的”年轻干部们才不会视之为畏途罢了。
但路途再远、再难走,这些翻越安第斯山的商路也必须坚持下去,因为巴塔哥尼亚台地区最肥沃、气候最好、最具开发价值的土地就在这片了——从阿卢米内湖起,安第斯山及附近区域就出现了一系列的横切洼地,洼地中的一部分积水成湖,另一部分因为地势较高成了肥沃的低平原(后世阿根廷人称做vega)。尤其是纳韦尔瓦皮湖,面积最大,风景优美,形状独特,湖汊众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