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船机必须配合船闸一起使用,加上蒸汽动力系统、滑落轨道等等,建设成本还是相当高的。也幸好巴拉那河上游的瀑布普遍都是很小的瀑布,落差不算太大,因此节省了不少建设成本,这令运河事务处当初来踏勘的工程师们松了一口大气。
当然了,即便这里的瀑布落差比想象的要大,考虑到巴拉那河的重要性,执委会其实最终仍会批准修建升船机和船闸的,因为这是一劳永逸的投资,修建完成后,除了每年固定的维护费用外,就无需再投入别的什么了,却能够极大造福河道沿岸的人民,取得还算不错的经济效益,且这种效益会沿着沿岸经济的开发程度和人口的增多而越来越丰厚。
另外一点不得不说的就是,鉴于东岸目前的技术力量和施工队伍的经验、素质,首批建造的升船机和船闸都不会太大、“太冒险”,因此能够通航的船只吨位也是有讲究的:按照目前交通部运河事务处给出的初步指导意见,那就是最好选用载重、自重都比较低的船只,即最好选用之前已经被淘汰的35吨级内河小火轮。
他们解释说,35吨级的内河小火轮,其装载的货物(35吨)、船只自重及轨道车(含钢质托架)加起来的总重,差不多刚好在接近一百吨的样子,对设计中的升船机、船闸来说刚好够用。言下之意,船只再大、再重的话,往下落的时候可能问题不大,但往上拉的时候安全系数可能就不太高了,容易出事,因此他们建议还是选用小一些的船只。
对于运河事务处给出的这个建议,内河运输部门的诸君也是无力吐槽,只能行文三大船厂,请他们去故纸堆里翻翻,将以前那种已经被淘汰的35吨级汽船的图纸找出来,然后修改下设计,重新搞出一款新的船型出来,以适应巴拉那河上游的实际情况。对此,位于镇海县的现代特种船舶厂已经给出了回应,说将在六个月内设计出全新的35吨级汽船并应用到巴拉那河航运,以支持那边的建设行动。
当然以上全都是远景规划,在近期的话,还是得靠着国营内河运输公司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