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八十章 大巡视(三)(第1/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677年1月25日,正是一年最火热的季节,载着华夏东岸共和国执委会主席戚汪平及其一干随从的拉普拉塔之星列车,缓缓停靠在下伊河县火车站。

    下伊河县火车站规模不小,向北有西北铁路直达梅洛、成山、铁岭等地的西北铁路,向南则是穿越大片粮食种植区(这里大农场蔚然成风)直达商城、靖江等地的西南铁路,向东则还有连接到青梅线的下梅铁路。

    三条铁路交汇于此,在东岸国内还是独一份呢,说是铁路枢纽也不为过。如果再考虑到从各方汇集到这里的都是诸如机器设备、钢铁制品、燃料、农产品、黄金等对国家较为重要的物资的话,这里的重要性还要更一个新的台阶。

    此外,下伊河镇同时还是一个河港。交通部运输事务处年年拨款疏浚的人工运河伊河流经于此,为流域三四个县的经济发展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次国内大搞基建行动,运河事务处的那帮家伙们提出了一个方案,即把伊河人工运河一路向西拓宽、疏浚,连接到黑河一带,从沿着黑河顺流而下进入乌江,贯穿整个东岸大草原。当然后来这个计划终究没有施行,原因是工程量巨大、成本太高,再加黑河的水也较浅,不利于航运,因此作罢了。但无论如何,至少在伊河县、下伊河县、梅林县等地,这条人工运河的作用还是非常巨大的,向东通过米林湖、两湖运河、鸭子湖直接沟通到了北方的重工业区。

    有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下伊河县自然是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了。据民政部的数据,这个央直辖的县竟然拥有七万多人口,很难相信这是深处内陆的县份,因为连全国第一大城市青岛县也不过才堪堪十万人口而已。

    七万多的人口,农业照例吸纳了七成以,和全国的例差不多,其他差不多都集在批发业、物流业及农产品深加工行业。尤其是后者,东岸著名农业企业伊河农业公司(由原徐记榨油厂、徐氏农场等合并而成,徐选是最大股东,占有六成以的股份)在这里有着大片大片的大豆种植园,同时还有规模庞大的

-->>(第1/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