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九章 焦头烂额(三)(第4/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岸也很寻常,毕竟现在东岸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已经渐渐成了一个新兴的投资或学习圣地。

    于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奥列格·纳雷什金便通过东岸设在阿尔汉格尔斯克的银行体系将三万卢布的资金顺利转移出境,然后投资到了东岸这边。这种思路本是极好的,但在戈什金看来是没选好投资目标,可惜了!

    不过事已至此,还能怎么办呢?戈什金已经盘算好了,过些日子再劝说他一次,学学那位来自奥斯曼帝国的穆拉特谢赫。那个充满智慧的男人,也不知道是哪位奥斯曼帝国权贵的代理人,在东岸投资了不少产业,且那些产业在戈什金看来都是有不小的盈利前景的,虽然未必大赚特赚,但总不至于亏本就是了;另外还有一位据说是法国胡格诺教徒的商人,不知道是奉谁的指令,入股了东岸闻名遐迩的信使班轮公司,虽然股份不多,但也是比较有前途的行业,令人赞叹;当然还有来自南尼德兰布鲁日、安特卫普的几位商人,他们同样投资了盐布铁路,但较为合理、保守,购买的是由盐布铁路项目指挥部发行的债券——说起来这债券销售遇冷也不能全怪别人,这发行主体看起来仅仅是一个临时机构,却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虽说中铁公司承诺担保了,可这种事情谁又说得准呢?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从盐布铁路的资金来源来看,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资本逐渐进入到了华夏东岸共和国,开始投资东岸政府批准进入的行业。这些资金有着很明显的避险性质,如遭遇了政治危机的纳雷什金家族,如在法兰西境遇越来越差的胡格诺教徒,如随时有陷入战争泥潭危险的南尼德兰商人,如国内投资收益率爆低的熱那亚商人等等。

    这些外国资金,好的投资项目肯定是不会留给他们了,只能投资一些看起来不那么优秀的项目,比如盐布铁路的债券就是了。而东岸对这些资本的进入也是持谨慎欢迎的态度的,只要它们不扰乱市场,不造成过大的通货膨胀,不涉及到敏感的行业或技术,那么就没有问题,而且还鼓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