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正面轰击敌人的。
……
靶场上,不只是刘孟一个懂行的文官激动。很多其他懂兵事的文官,包括徐勇等将领,也慢慢看出了这种新式火炮的优越性——射程远、威力大,部署和射击速度都很快,是绝对的战场利器……
就在现场的大明官员和将士们都嗨起来的时候,孔泰咳了咳,道:
“沈大人、刘大人、徐将军,敝国还有火枪没有展示呢……”
刘孟顿时一惊,继而满是期待地说道:
“啊,对对对,还没看火铳的效果呢,孔副使,请为老夫展示一下!”
然后,广州前卫指挥使徐勇,立即命令手下的千户,把千户所靶场的炮靶都换成了火枪靶子……
不过,大明朝目前主流的火枪是三眼铳。三眼铳是单手持的,一般火铳手右手持铳,左手点燃引线,以激发三眼铳。
三眼铳是绑在木柄前段的三个铁管,点燃引信后,会打出三连发。但是,三眼铳的复装非常麻烦,速度很慢。所以,一轮射击后,火铳手就会手持三眼铳,把三眼铳当做铁锤用,用来砸靠近的敌人。三根铳管绑在一起的头部的确挺重,砸中敌人的话,不能立即杀死敌人,越能把敌人砸伤了。因此,大明军队中的三眼铳,主要作用就是接战前给对手来个三连发,然后火铳手就成了近战的锤兵……
而且,三眼铳的射程很近,一般最佳射程只有三十步(45米左右)。三十步内,可破重凯,可对付敌人的重甲骑兵。
正是因为三眼铳的存在,漠北蒙古诸部,在明代,逐渐取消了重骑兵,基本都演变成了轻骑兵。为啥?因为成吉思汗时代的敢死骑兵没用了啊。在三眼铳面前,重甲敢死队也是送的。而后来满清之所以能赢,是因为他们采用了更加适合抵挡火枪的棉甲。而棉甲技术,也是学自大明的……
而在三十步以外,三眼铳就不能伤到披重甲的敌人了。但在50步的时候,还能伤到完全不披甲的敌人。但一般这种不披甲的敌人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