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肯定会有很多海盗。所以,能够安装很多火炮的盖伦船,才是这条航线的首选。至于飞剪船,快则快矣,但是不能安装火炮,没有自卫能力。所以,只能走偏僻的航线,别让人发现了……
一旦开辟了在太平洋上去华夏的贸易航线,马林可以预料,到时候,华夏的丝绸、瓷器,以及茶叶,将会给自己带来各种暴利。
要知道,西班牙人的马尼拉大帆船,每年从华夏采购的花费,达到100万到300万比索之间。这个比索,就是银元,后世所说的“大洋”。100万比索,就是100万大洋。具体算下来,每个银元含银量大约在24克左右。按照现在1比12的金银兑换比,就是2克黄金。100万比索,就是200万克黄金,相当于561万杜卡特金币了……
而且,这还只是采购价格,运到欧洲,价格更高。马林前世读过一则数据。那就是,荷兰人在台湾,收购那些走私来的生丝,收购价是4荷兰盾每磅。而运回欧洲的话,销售价则达到166荷兰盾每磅,涨了4倍多……
也就是说,那价值100万比索的货物运回欧洲,售价可能会达到400万比索以上,相当于两百三十多万金币了。具体利润,恐怕也有一百几十万金币……
面对如此暴利,马林如何不心动?于是,他决定,在5年内,打通华夏的贸易航线。为此,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培养一批中文翻译……
是的,培养一批中文翻译。毕竟,现在整个东弗里斯兰,或者说整个欧洲,也只有马林懂得中文。还有就是莫日根和巴特尔两个蒙古医生,懂得一点大同方言。
但是,派船队去华夏贸易,总不能让自己或者两个宫廷医生亲自去吧?所以,还是要培养一批翻译官的。
马林对于这一点,仔细考虑过。同大明打交道,是很复杂的。首先,语言上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其中,这要分两个情况。一是和官府打交道,另一个则是和民间打交道……
和官府打交道的话,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