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军工子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673 为难的华清大学领导们(51/100)(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展,这与人才都脱离不了任何关系。

    美国苏联为什么强大?

    就因为他们的人才众多。

    “话是这样说,如果学生整天琢磨这些,哪里还能把精力投入在学习上面。”有人反驳。

    这将会形成一种非常不好的风气。

    “现在各个单位在毕业分配的时候,都是盯着平时那些学习努力,认真的毕业生。单位间对于人才的竞争,我们也无能为力。”有人说道。

    目前的学风还是非常正的。

    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等言论还没有成为社会流行言论。

    铁饭碗,农转非,吃商品粮等,依然是普通大众的追求。

    上大学前,由于没有什么课外书,也很少娱乐活动,加上知识改变命运,上大学才能端上铁饭碗等观点还是主流,进入大学的学生,都对知识有着渴求。

    更不要说华清这样的顶级大学,就连几十年后都没有被不正之风带歪。

    “总不能这事情学校不管啊。”有人说道。

    语气中满是无奈。

    这种情况,他们都没有遇到过。

    虽然是学校管理层,大家都是一门心思做学问,哪里想过这些问题。

    “这事情,应该跟他们单位相关负责人谈谈。另外,也可以找他们学生中带头的谈谈。”高敬德见大家意见不统一,作为国家顶尖学府的华清大学,必须慎重。

    3月份,国家863计划公布,可以充分看出国家在科技领域的期待。

    高敬德通过陈铭善的介绍,从404在全国各地疯狂挖人也没有收敛能看出,这家单位应该非诚重要,否则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别的单位,这样干,上面早就把他们负责人处理了。

    “我跟他们谈谈吧。对了,领导,我们目前关于八万吨大压机设计实验,我觉得有些工作,可以逐步让一些新入学的学生参与。”陈铭善突然说道。

    “八万吨大压机的设计实验工作?”话题转移太快。

    “之前他们想上马65万吨大压机,进度上等不及,不然直接上马65万吨项目了。明年3月,45万吨大压机将会建成投产,他们将会需要生产更大吨位的模锻机跟自由锻设备……”陈铭善说道。

    这是告诉学校领导,404的项目,对目前他们的一些研究工作很重要。

    华清大学是大型模锻机的主力设计单位。

    国家没有需要,就没有经费,研究进度缓慢。

    “有问题?”

    “他们希望跟学校扩大合作范围。校企联合,形成产研联合合作模式,他们出研发经费,我们的技术成果交由他们转化成生产力……”陈铭善干脆这时候提出来。

    国家对科研投入在逐步加大。

    改革开放后这么些年,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可有太多地方需要花钱,国家在经费使用方面,优先投入到基础建设中。

    即使863计划中的项目,也只是比别的项目稍微多一些预算,优先发展。

    要想有充足的经费,几乎很难。

    华清大学作为国内理工科最顶级的学校,要研究的项目多,科研经费却不足。

    “这是好事啊。技术研究出来,转换成生产力,为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造福社会,这是我们研究的主要目的。”高敬德满脸高兴地说道。

    这种事情,必须支持。

    对企业,对学校,都是好事。

    “对,企业能解决他们技术薄弱的问题,我们也能获得更充足的研究经费。”李新同样表示欢迎,“我们应该寻求更多有实力把我们科研成果转换成生产力的企业,为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学校其他领导也是高兴地赞成。

    陈铭善却有些为难。

    “怎么了?”高敬德问道。

    “他们有条件,依然是毕业学生分配的问题。”陈铭善苦笑着说道,“很多专业,他们甚至想要把毕业生全部弄走……”

    “这有些过分了。”李新摇头叹息。

    华清大学招生条件高,很多专业一年毕业生都不多。

    “关于他们子弟校的学生,他们不愿意转组织关系等……”谭元庆也开口了。

    “委培?”高敬德皱起了眉头。

    其他不少领导同样皱起了眉头。

    华清大学向来不收委培生。

    全部的都是统招。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