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崛起军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两百八十三章 苏联的坦克天才(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高层重视与否的风向标,而突如其来的解密说明什么?副官想破头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只能心思单纯的无力问道:“这个项目立项以来,不是一直得到国防部的支持吗?”

    “在复杂的利益面前,任何事情都会变的!”

    莫洛佐夫无奈的一叹,自打二战结束以后,莫洛托夫便开始总结二战期间装甲战的技术细节,从而为日后坦克的发展定下基调,由此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莫洛佐夫终于归纳出几点坦克未来发展的基本要素,并将这个成果运用到t—54的研制当中去,从而造就了一代经典。

    可就是在研制t—54的时候,莫洛佐夫忽然发现,传统的钢制均质装甲在未来的装甲战当中未必会继续引领潮流,至于原因非常简单,基于钢制均质装甲而开发的反坦克武器实在太多了。

    传统的穿甲弹自不必说,针对钢制均质装甲机械特性专门打造出来的破甲弹和碎甲弹,简直就是钢制均质装甲的天然克星,若是以传统的思路,面对这两种新式反装甲武器,最好的方法便是增加装甲厚度,从而抵消相关弹药的会上效果。

    只不过这样一来却带来一个难以回避的副作用,那便是坦克整体重量的急速上升,由此带来的诸如发动机功率不足,机动性能低下,被弹面积过大等等不利影响,从而导致坦克很难发挥理想的作战效果。

    二战期间德国的“鼠”式重型坦克便是最好的例子,由于一味的追求火力和防护力,导致整体重量成倍提高,致使发动机的功率根本上,根本无法实施有效激动,最终沦为战场上的活靶子,未打一枪一炮,便成为苏军的俘虏。

    正因为如此,莫洛佐夫意识到传统的钢制均质装甲的路子已经无法再走下去,只能另起炉灶,研制更轻便灵活,且行之有效的新式装甲,于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