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乱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三章 天子正衙(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国此议为背约,何况之前花了偌大气力,就是为了驻节中国首都,以便和中国开展正常的外交,因此坚决不允。两下里说僵了,英、法乃大举强行叩关,致有辛酉的大变。

    那个时候,洋人十几二十人的使节入京,朝廷都予以峻拒,甚至不惜兵戈相向;今天,洋人十倍于彼之数,却不仅进了京,还进了紫禁城——天子居所,天下中枢!

    “美利坚访华代表团”,并不是最早进入紫禁城的洋人,前面还有一个杜立德。不过,杜立德虽然是洋人,进入紫禁城,却不是以洋人的身份,更不是以使节的身份——他是以大清的子爵的身份,“进宫谢恩”的。

    还有,乾清宫是什么地方?那是内廷之首、天子正衙!

    “该在什么地方接见美国人,”周馥说,“是有过一番争议的。有人曾经提议——似乎是恭王那边儿的意思,皇上和两宫,在西苑的紫光阁。召见美国人。比较合适。”

    西苑分中海和南海。紫光阁在中海,有驰道,可走马。其中,筑有一高台,名“平台”。前明崇祯一朝,凡有命将出征,思宗总在“平台”这个地方,召见大将。赐宴封赏的,即所谓“平台召见”。

    “紫光阁的地方倒是宽敞,”周馥说,“可是,爵相晓得的,高宗纯皇帝于平准平回后,绘是役功臣一百人像,悬于紫光阁中,并御笔为功勋最著者五十人撰写赞文,所谓‘勒图画壁思伟绩’。之后。又钦定紫光阁为藩属觐见之地。”

    李鸿章点了点头,说道:“高宗此举。其意在耀武扬威,震慑外藩,美利坚既为‘盟邦’,在‘紫光阁’觐见,似乎就不大妥当了。”

    “是这么回事,”周馥说,“因此,这个提议,被轩王打消掉了。”

    “‘美利坚访华代表团’入紫禁城,”周馥笑了一笑,“应该是轩王的意思,他那边儿的人,很早就放出风来:不入紫禁城,算得上什么‘血盟’?”

    顿了一顿,继续说道:“不过,我听到个说法:只要美国人能进紫禁城,轩王便心满意足,并不一定要挑乾清宫这般要紧地方觐见,御乾清宫接见‘美利坚访华代表团’,最起劲的那位,还不是轩王,是——”

    说到这儿,周馥抬起右手,虚握拳,翘起拇指,微微地晃了一晃,略略压低了声音:“是这边儿。”

    李鸿章愣了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面南坐北,则左东右西,周馥口中的“这边儿”,就是“西边儿”。

    李鸿章沉吟了一下,说道:“嗯,不出奇——乾清宫是天子正衙,如果不是以接见‘美利坚访华代表团’的名义,皇太后哪里有临御的机会?”

    “爵相见得透彻极了!”周馥说,“有人提议在紫光阁接见‘美利坚访华代表团’,初衷其实不见得是为了贬抑美国人,而是为了——”

    说到这儿,他犹豫了一下,正想着该如何措辞,李鸿章却没有他的顾虑,微微一笑,接口说道:“裁抑皇太后?”

    周馥没想到李鸿章的话,竟说的如此直白,心中大大一跳,说道:“是——学生胡思乱想,也不晓得是不是这么回事。”

    李鸿章又是微微一笑,说道:“两宫垂帘,祖制所无,亲贵重臣,不能不多费一点子心思。”

    “是。”

    “不过,看起来,现在有点儿拢不住的意思了?”

    “是,现在,‘上边儿’那两位,可不是单枪匹马了。”

    “玉山,你说的不错。”李鸿章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不过,这些事情,咱们不在中央机枢,也不必太操心。何况,这……其实是人家的家务事!”

    “还有,”李鸿章脸上的笑意,变得有点捉摸不定了,“我以为,‘上头’现在的情形,于国家,未必是什么坏事。”

    这句话,周馥一时捉摸不透,只好含含糊糊地应了声“是”。

    “乾清宫和养心殿是挨着的吧?”李鸿章努力回想自己陛见时候的情形——两宫皇太后是养心殿接见他的,“美国人从哪个门进的紫禁城呢?”

    “从午门进——当然,是走侧门。入紫禁城后,过金水桥,入太和门,瞻仰太和殿——当然是不进去的。然后西出右翼门,一路向北,至隆宗门,右转而入,至乾清门广场,入乾清门,乾清宫便在望了。”

    “玉山,难为你记得清爽!”李鸿章含笑说,“这一路,可够美国人走的!”

    *

    *

    第二天,周馥将笔记中相关内容整理好,誊抄到白折子上,赶在晚饭前,送给了李鸿章。

    吃过晚饭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