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巨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八十四章 土地改革(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立宪的意义,土地问题无疑是民众最根本的利益所在,朝廷必须要有决心推动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可不是那么容易推行的,肃顺暗叹了一声,才道:“朝廷推行土地改革,元奇能给予多大的支持?”

    这是想讨价还价?易知足一笑,“朝廷若是诚心推行土地改革,元奇必然会大力支持。”

    大力支持,怎么才算是大力支持?肃顺心里有些不满,但也不敢提条件,他清楚对方的秉性,没做事就先提条件,只会适得其反,略微沉吟,他才道:“即便是朝廷要减租,也得有个由头不是?”

    “这个恶人我来做。”易知足笑道。

    肃顺在上海足足盘桓了三日,他离开的次日,东南各省大报就在头版刊载了一篇文章《国富民强与民富国强论》署名赫然就是长乐居士。

    这篇文章很短,在文章中,易知足阐述了国富民强和民富国强的两种慨念,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两种模式,然后直接提问,大清推行立宪,应该选择哪一种发展模式?

    易知足轻易不发表文章,一旦发表文章往往都是大有深意,这篇文章一发表立时就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关注,官员们着重于揣测这篇文章背后所隐藏的信号,士绅商贾百姓则是议论纷纷,议论哪种模式更好。

    随后两日各大报纸很快就刊载了一些议论文章,有赞成国富民强的,也有赞成民富国强的,这些文章显然都是出自大家之手,结合中外历史,引经据典,各有各的道理。

    报纸上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朝野上下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论,争论究竟哪一种模式更符合大清的国情,不少官员则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易知足抛出这篇文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肃顺在火车上就已经看到了易知足写的《国富民强与民富国强论》,不由的暗自好笑,那家伙说话不喜欢兜圈子喜欢直来直去,但行事却是遮遮掩掩,若非清楚对方的意图,他也会莫名其妙,不知道这篇文章目的何在。

    肃顺虽说是微服前往上海,但并未瞒着慈安皇太后,是以慈安一看到这篇文章,就猜到定然是与肃顺上海之行有关,她心里登时就有几分不快,很显然,易知足压根就没将她这个监国的皇太后以及皇帝放在眼里。

    一出马家堡车站,肃顺径直就乘做坐马车入了城连府都没回,就匆匆进了宫,他很清楚,易知足发表这篇文章会招惹的慈安不快,虽说朝廷已宣布预备立宪,但毕竟只是预备,这九年的预备期内充满了无穷的变数,至少在目前,他不能与慈安交恶。

    肃顺觐见,慈安问的第一句便是,“推行立宪,易知足可有摄政之意?”

    “回皇太后。”肃顺连忙道:“易知足并无摄政之意,他说为着顺利推行立宪,为着朝局稳定,他不适宜摄政,宜推选德高望重之人摄政。”

    慈安狐疑的道:“此言可信?”

    “微臣窃以为,此言可信。”肃顺笃定的道:“易知足若要摄政,无人能阻,他亦无必要与微臣虚与委蛇。”

    慈安最担心的就是易知足借立宪之机窃国,听的这话不由的将信将疑,转而问道:“易知足新发表的那篇文章是什么意图?”

    肃顺也不隐瞒,将易知足鼓动朝廷推行土地改革的事情详细的说了一遍,减租?限制私人拥有土地数量?慈安不敢贸然开口,她虽是一女流,却也清楚,土地兼并严重高度集中是最大的社会矛盾,也是地方最大的乱源,若能妥善解决土地问题,将更利于绵延大清国祚。

    但这事是易知足提出来的,这让她心里大为警惕,对方是诚心为朝廷着想?还是另有企图?默然半晌,她才开口道:“土地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朝廷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此事必须仔细思虑商议,断不容轻率。”

    “微臣遵旨。”肃顺连忙躬身道,心里却是长松了口气,他最担心的就是慈安明确反对,虽说这事是利国利民之举,但这女人对易知足颇为提防反对的可能性很大,如今看来,这女人还是知道以国事为重。

    既然慈安没有明确反对,肃顺也就无所顾忌,开始召集一众亲信干将商议筹备土地改革方案,至于奕訢那里,压根就无须他操心,自然有易知足去游说。

    在肃顺忙着商议筹备土地改革方案之时,大江南北的报纸关于国富民强还是民富国强的争论也如火如荼越演越烈。

    上海,真能王府,长乐书屋。

    赵烈文放下报纸,看了易知足一眼,沉吟着道:“大掌柜,学生不甚明白,这土地改革与推行工业化有何联系?”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